傅國涌:首家“文革博物館”出現之后

傅國涌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5月23日訊】 二十年前,巴金鄭重呼吁建立“文革”博物館,他說:“要使大家看得明明白白,記 得清清楚楚,最好是建立一座‘文革’博物館,用具體的、實在的東西,用惊心動魄 的 真實情景,說明二十年前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情?!”然而二十年文革” 博物館總是千呼万喚不出來。直到最近,我國第一家民間性質、粗具規模的 “文革博物館”才姍姍來遲,出現在廣東汕頭市澄海區城外的塔山景區。那里有20多座墳墓,埋葬著70多位死于“文革”武斗中的當地人,有紀念“文革”中當地16位 死難者的碑林,有一座以“文革博物館”命名的外形酷似天壇的建筑,其中將反映“ 文 革”歷史的1100幅圖片以影雕工藝鐫刻在黑體石材的展壁上,包括劉少奇、黃克誠、 彭真等人在內的“走資派”被批斗、被虐待的圖片和史料等,還有其他的“文革”實物 。

“文革”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空前的災難,浩劫之深、遺禍之遠直到今天令人心悸不已 , 到底是什么力量在阻止“文革”博物館的誕生,為什么對曾經被中共《關于建國以來 若 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全面否定的“文革”如此諱莫如深?當“文革”在太平洋彼岸成了一門學科時,在我們自己的國土上,對“文革”的研究依然步履艱難,連一個小小的 “文革”博物館都是如此的難產。第一個“文革”博物館的雛形不是出現在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而是在偏遠的海隅一景區中?這些無疑都是值得人們深思的問題,更讓我們不理解的是當首家“文革博物館”終于悄悄浮出水面之后媒體和有關各方的反應— —

第一家千呼万喚才出來的“文革博物館”誕生應該是個大新聞,然而在當地僅僅是《 汕 頭都市報》做了長篇報道,其他主流媒體如《汕頭日報》、電視台、電台等都一致保 持 了沉默。在全國,至今也只有上海《外灘畫報》、廣州《南方都市報》等極個別媒體刊登了采訪報道或評論,如果不是互聯网的轉載,我們很難獲得這一信息。那么多媒體, 特別是占有絕對优勢資源的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之類本來沒有任何理由無視這一新聞,“文革博物館”好不容易出現了,應該讓全國人民廣而告之,而不是故意視而不見,仿佛什么也沒有發生過。

還有,据“文革博物館”的倡建者、身受“文革”之苦的汕頭退休老干部彭啟安對《鳳凰周刊》記者說,“他們曾將自己編輯的《塔園留蹤》一書,寄給巴金先生的女儿李小林,但沒有得到回應。”巴金先生在病床纏綿多年,當他熱切呼吁的“文革博物館”誕生時,他已不能為之感受到興奮与喜悅,分享那种精神的愉悅。但他的女儿竟對此毫 無 反應,難道她不為父親的心愿得以完成而感到安慰?确實讓人迷惑不解。 再看官方對“文革博物館”的態度,除了汕頭已离任的市長、現任的市委書記曾表態支持外,更高的在任官員、政府都沒有給出明确的說法。而且“文革博物館”所在地即汕頭所轄的澄海當地主要官員多年來持反對意見,其主要理由是,一、傷疤不要再揭, 二、怕引起動亂,三、不符合中央文件精神。 我們從這些反應不難體會到,“文革博物館”盡管勉強在偏遠的汕頭一隅出現了,將來會有什么變故依然是不可預測。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傅國涌:中國也要漢娜‧阿倫特
傅國涌:一首詩決定一生
醫院僅僅是賺錢机器嗎?
傅國涌:一個公章分三瓣和孫大午的“三權分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