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市民到政府上廁所」

傅國涌

標籤:

【大紀元9月1日訊】一年多以前,我曾寫過一篇小文《「沒有圍牆的政府」》,當時媒體報道了深圳市政府要在沒有圍牆的市民中心辦公的消息,《南方日報》表示,那可能是國內第一個「沒有圍牆的政府」,市民24小時都可以在從廳堂穿過,這對改變和長期以來牆高院深、戒備森嚴、神秘莫測的政府形象產生了一點小小的衝擊。我當時說:深圳市政府的拆圍牆之舉又一次走在了全國的前面,在有形的圍牆拆除之後,它們能走到哪一步還是一個未知數。不過無論怎麼說,「沒有圍牆的政府」都是一條好消息,起碼對深圳市民來說這是個可喜的信號。而且此舉很可能會產生積極的示範效應,推動全國各地「沒有圍牆的政府」的出現。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確實應該為「沒有圍牆的政府」道一聲好。果然一年以後,從陝西咸陽市又傳來了「歡迎市民到政府上廁所」的新聞,記者看到原本氣派的咸陽市政府大門拆除了,高大的圍牆推倒了,傳達室、保衛科辦公室都已取消,在市政府門外除了一兩個游弋的保安,沒有任何屏障,任何市民都可以自由出入,甚至直接去敲市長辦公室的門。更有意思的是「歡迎市民到政府上廁所」,市長張立勇說:「不僅賓館商店的廁所要開放,政府機關的廁所也要開放。」而原來不要說到市政府上廁所,就是要進市政府辦事,也必須先在門口的傳達室登記,經過一番盤問後,領到通行證的才能進入。

一年前,得風氣之先,處開放前沿的深圳市政府只是搬到沒有圍牆的市民中心辦公,一年後,偏處黃土高原、向來被看作比較保守的咸陽市不僅拆了圍牆,而且「歡迎市民到政府上廁所」,這確實是一條值得關注的消息。他們這樣做是為了「倡導一種新的政府風氣,拉近政府和百姓的距離」。我們完全有理由擔懮,這可能只是一時心血來潮,不是制度性的長遠之舉,只是標新立異的表面文章,落實起來可能走樣、變形,完全是另外的樣子。我們也有理由擔懮,有形的圍牆推倒了,無形的圍牆我自巋然不動,與拆除有形的那道圍牆相比,拆除橫亙在政府與公民之間的一道道無形圍牆,理順「公僕」與「主人」的關係要顯得更為迫切。在公民與政府工作人員之間的關係還不是正常的主、僕關係,理論上「公僕」和「主人」的關係當然沒有問題,可是在實際生活中,「公僕」常常高於「主人」,這個「公僕」不接受「主人」的制約、監督,又何以能指望他老老實實地為「主人」服務呢?如果政府機關的公務人員不能擺脫他們當官做老爺、頤指氣使的心理習慣,不改變他們視公民如草芥、總是將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思維慣性,不把他們那種「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欺上瞞下、瞞天過海的嫻熟技巧收起來,那麼,即便外面的圍牆沒了,我們越過了「門難進」這個坎,但「臉難看,事難辦」的現象將不會馬上隨之改變。

我們深知,要結束一個「八字衙門堂堂開、有理無錢莫進來」的舊時代,向一個「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新時代邁進,決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這樣的新時代不是天上能掉下來的,首先當然取決於政府的誠意和努力,不僅向高牆深院、門崗森嚴的舊衙門形象告別,向封閉的暗箱作業模式告別,更重要的是拆除那些無形的圍牆,打破高高在上、故步自封的舊觀念、舊習慣,以及把自己的利益凌駕在普通公民利益之上的自私心態。其次是每個公職人員都必須把自己真正當作公僕,樹立起服務的觀念,接受普通公民的監督,在憲法、法律框架內,按公平、公開、公正的規則處理一切事務。第三,普通公民也不是無所作為的,在遭遇每一次不公正、不合理的對待時,必須堂堂正正地行使憲法賦予的權利,讓當事者懂得有所忌憚而有所收斂,使政府逐漸學會尊重憲法、尊重人類現代文明的基本準則。無論如何,從深圳出現「沒有圍牆的政府」到咸陽「歡迎市民到政府上廁所」,但願我們看到的不只是一些表面文章。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醫院僅僅是賺錢机器嗎?
傅國涌:一個公章分三瓣和孫大午的“三權分立”
傅國涌:首家“文革博物館”出現之后
傅國涌:“北京門”事件并不是“科長專政”的例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