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文化資產行政國際研討會 討論保存古蹟案例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1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謝震南台北十三日電)行政院文建會委託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舉辦的「2006文化資產行政國際研討會」,今天圓滿落幕。最後一天的議程,除了深入討論新版文資法大幅修正的議題,也邀請國外專家提供攸關古蹟和遺產保存案例,「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的寶貴經驗。

「文化資產保存法」自一九八二年實施以來,國內文化資產保存的觀念較為著重「物」的保存,或是多聚焦於古蹟及歷史建築的修復,導致聚落居民的生活未受應有重視,連帶使文化資產的真實性和價值也未能獲得妥善保護。

二零零五年公布施行的新版文資法將聚落與古蹟、歷史建築合併為一類,提供一個轉變的契機,使過去常被忽視的聚落議題,重新受到應有重視。

「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張玉璜,二零零四至零五年受澎湖縣政府委託調查望安花宅聚落。望安中社村(舊名花宅)是台灣澎湖地區傳統漢人聚落空間建築保存最為完善之ㄧ,雖擁有比例相當高的傳統型式建物,但因人口外流嚴重與老舊建物使用度低、乏人維護等問題,二零零四年被「世界文化紀念基金會」列為一百個瀕臨保存危機的地點之ㄧ,值得各界關懷與保存。

張玉璜指出,花宅的保存應以追求整體文化生態系統的優質動態平衡為永續經營目標,而非以一般古蹟修復的方式看待;回歸以人為本的價值核心操作,才能使花宅的聚落文化得以累積,具備優質的經濟能量。

另一方面,為了能與國際文化資產觀念同軌,吸收國外進行維護與保存的實際經驗,「吳哥窟與暹粒區域保護暨管理專責機構 (APSARA Auth ority)」副局長Ros Borath ,今天也和與會者分享「吳哥窟的保存管理策略」,討論文化資產保護如何從零開始,以及APSARA國家級單位對古蹟的保護、重整與永續發展。

Ros Borath指出,吳哥窟有越來越多的古蹟是由APSARA和專門從事國際大型古蹟修復工事的單位合作,目前已有十四國伸出援手,對三十二處古蹟進行修復,此舉使得吳哥窟能於二零零四年從「岌岌可危的世界遺產」清冊除名,期間的種種努力與發展政策值得台灣學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