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純淨之心 凝完美合聲

與歐洲「為你而來」合唱團指揮一席談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周仁德國報導)「歐洲的合唱歷史源於教堂,」哈羅爾多如數家珍般的開始了我們的談話。這位統領歐洲十四國歌手的合唱團指揮,不急於講自己的隊伍,卻聊起了合唱這種西方傳統藝術形式。

「最初人們自發在教堂共同歌唱時只有男聲,後來增加了女聲,再後來發展成男女高低不同聲部的組合。幾乎所有的西方古典音樂大師都把教堂合唱曲視為其創作的重要部份,尤其要提到的是德國巴洛克音樂的代表人物泰勒芒(Georg Philipp Telemann),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亨德爾(Georg Friedrich Haendel), 和緊隨其後的奧地利作曲家海頓(Josef Haydn)及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泰勒芒一生創作了1400多首教堂合唱曲,巴赫被譽為「教會音樂之父」,他的聖誕清唱劇「和亨德爾的」彌賽亞「都是讚頌神來時間的大型樂隊配合唱作品,成為近三百年來每年聖誕節前世界各地必不可缺的音樂會曲目。」


歐洲「為你而來」合唱團在2004年新唐人紐約新年晚會上獻藝。(大紀元)

在祖國巴西完成音樂專業的學習後,雖然能從事自己喜愛的鋼琴教師和教會合唱團指揮工作,還登台演出過「聖誕清唱劇」和「彌賽亞」那樣的大作,哈羅爾多依舊嚮往到西方古典音樂的發源和興盛之地歐洲去尋根,沿著大師的足跡,探索那些經久不衰的傳世之作背後的奧秘,找尋心中最完美的音符。1988年他來到了德國。「文藝復興後的巴洛克時代,西方古典音樂達到了它的鼎盛時期。當時很多著名的作曲家並不執著自己的才華,而是感謝上天賜予他們靈感。」

「亨德爾從1741年8月22日下午開始閉門創作「彌賽亞」,這是一部讚頌救世主的組曲,過程中他一直祈禱上帝賜予他靈感,前後只花了24 天便完成這部巨作。據傳亨德爾在寫作中常常被感動得淚流滿面,淚水浸濕了手稿,尤其寫作「哈利路亞」大合唱時,曾雙膝跪倒,雙手向天喊道:「我看到天門開了」。在感動之餘,原本希望藉此曲賺錢的念頭也打消了。」

哈羅爾多在亨德爾故鄉哈勒市的亨德爾音樂學校完成鋼琴深造後,就留校擔任鋼琴教師。他和妻子及兩個可愛的女兒住在離哈勒四十公里之遙的萊比錫。城裡的托馬斯教堂,還保留著巴赫當年親自演奏過的管風琴。每年5月的巴赫音樂節吸引著來自全世界數以萬計的音樂迷和遊客。

「音樂的表達力勝過語言,在教堂裡人們選擇用合唱來表達他們共同的信仰,對神的讚美和敬仰。大多膾炙人口傳唱至今的合唱作品表現的都是這一主題。當人真正從內心敬神時,神也會把美好的音樂傳給人,因此就要求音樂的創作者和再現者具備超俗近神的境界,時刻歸正自己,才能創作和表現其內涵。」

哈羅爾多最喜歡的是維也納古典樂派創始人海頓的故事。能指揮海頓的合唱組曲「創世紀」是他的一大嚮往。

「友人去拜訪海頓時探問他有如此多傑作的秘密,海頓說,我每天早起,洗漱完畢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祈禱上天賜予樂思,吃完早飯後坐到鋼琴前開始創作,音符在手下自然流淌。思路枯竭時,我跪下祈禱,反省自己的不足,直到覺得得到上天的原諒,我再坐回鋼琴前繼續創作。」

原來不光東方人講修煉,西方音樂家在創作過程中,不修道也已在道中了。

兩年前哈羅爾多受命指揮一個修煉人的群體–歐洲為你而來合唱團。

「一個好的獨唱演員並不一定能成為一個好的合唱演員。作為合唱團的成員,不僅要保證自己的發聲準確優美,更要傾聽團隊的聲音,使自己的聲音自然融入其中,觀眾聽到的是渾然一體的和聲,這才是最佳效果。」

合唱團的成員除了來自德國,瑞典,瑞士,比利時等西歐國家,今年又東擴到捷克和俄羅斯,不同的語言和文化背景,不同的職業,平時相隔甚遠,如何保證高水準的演唱呢?為此哈羅爾多專門去萊比錫「德國中部無線合唱團」觀摩,在這個歐洲最高水準職業合唱團的訓練場地,他學到了很多組織和指揮技巧。

「然而我們走的是一條與職業合唱團不同的自己的路。不僅每個團員苦練技術,更要在心性上嚴格要求自己,放下自我,以整體為重,關心體諒他人,全身心為觀眾奉獻。只有當每個成員的心態達到最純淨時,整體的力量才最強,才能唱出最完美的和聲。」

平時團員自己在家練習,定期各國有各自的集體排練,每個月在德國和瑞典有集中的排練,到重大演出前,全歐洲的團員自掏路費聚會一處閉門強化訓練。

「排練時,合唱團的水平每天都有明顯提高,每天我都感受這這樣的驚喜,彷彿是上天的饋贈。」哈羅爾多對此很滿意。「每次集訓完回到家的幾天裡,我的耳邊還始終迴盪著越來越純的和聲。」

勤奮加上自省,一切有如神助,金髮碧眼的團員幾天內就能學會用純正的中文發音演唱。兩年前當合唱團在曼哈頓中心新唐人新年晚會上唱出第一句中文歌詞「跨越千山萬水」時,許多觀眾眼中湧出了淚水。兩年過去了,合唱團再一次受新唐人新年晚會紐約場之邀,跨越大西洋,加入歡慶華人傳統新年的喜樂。

哈羅爾多即將啟程。「大家都很高興,能以歐洲的傳統藝術形式,把美好帶給走進亞洲傳統新年的東西方觀眾。」是甚麼樣的美好呢?我不能隨行去紐約一睹合唱團的風采,只好求哈羅爾多再透露一點內幕。

「讚美人性和生命,歌唱信仰和道德,正如我們在一首歌中唱道–願美德地久天長,願生命永遠芬芳。」哈羅爾多點到為止,把謎底留到了幾天後曼哈頓無線城大廳的舞台上,同時他還安慰我,一個半月後,在巴黎會議中心的新唐人歐洲場新年晚會上,還有機會欣賞合唱團的新歌。(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記者陳柏年台北報導)2006年第三屆新唐人電視台全球華人新年晚會,11、12日在台北盛大演出。短短兩個多小時的節目,不僅為當場來賓帶來年節的喜氣,更留下可供一整年細細回味的欣喜回憶!
  • 隨新唐人新年晚會在波士頓與台北圓滿落幕,20日與21日將在無線電城(Radio City)登場的重頭戲,即成關注焦點。此次新年晚會的紐約主場演出,除藉助世界一流劇場的寬闊舞台和旋轉升降舞台使龐大演員陣容得到最充分的發揮外,三維立體天幕等世界一流設備絕對應是不容錯過的賣座看點。本報記者昨日得到特許採訪了新唐人天幕製作組專家,並觀看了紐約晚會天幕製作過程。
  • 首先祝福各位來賓﹑各位朋友丙戌狗年閤家幸福﹑事業興隆。我還要感謝蒙特利爾大紀元的全體員工﹑義工和他們的家屬﹐感謝所有的客戶商家和讀者﹐你們的巨大努力和支持﹐成就了大紀元今天的發展現狀。請繼續支持大紀元。
  • 「2006年新唐人全球華人新年晚會」將於1月24日晚在威明頓大歌劇院隆重登場。波士頓和台北晚會門票演出前全數售空,趁威明頓晚會的門票仍在熱賣,預購從速,以免向隅。
  • 陽曆新年剛過,農曆新年即將來到,就在此歲末跨年之時,新唐人電視台第三屆新年晚會在全球17大城市陸續熱烈登場。在台北社教館兩場新年晚會已在1月11, 12日隆重演出、圓滿落幕,受到了現場觀眾的肯定與好評。
  • 一月七日,以「再現神話、締造傳說」為主題的2006年新唐人全球華人新年晚會在波士頓打響頭炮,首演節目贏得全場觀眾的讚賞喝采。來自波士頓本地的表演節目共有四個,除了蘭德諾夫斯基薩克斯管四重奏、愛爾蘭舞蹈團的踢踏舞「愛爾蘭精神」及紐英侖高音譜號合唱團的童聲合唱「可愛的音樂」和弘一大師作詞的「送別」﹐著名揚琴演奏家李平女士表演的中國傳統樂曲「漁舟唱晚」格外受矚目。
  • 雪後的紐約朔風勁吹寒冷異常,與前幾天近乎暖如春天的天氣形成鮮明反差。法拉盛的唐人街依然是人來人往如潮,新唐人的義工們也一如幾個星期來一天不落的努力出現在幾個新唐人新年晚會介紹點上。
  • 【大紀元1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廖鳳琳╱高雄採訪報導)南台灣創團已三十年,曾多次在國內外比賽拔得頭籌,並擁有2004年全民運動會「台灣第一獅王」榮銜的兩廣龍獅戰鼓團,1月20、21日在高雄縣勞工育樂中心演出的全球新唐人新年晚會將登台獻技,為隆重的晚會熱鬧揭開序幕。
  • 對於一位18世紀女性藝術家來說,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藝術生涯非同尋常。她出生於瑞士一個貧寒的畫家之家,作為獨生女,她仍接受了廣泛的教育,在十幾歲時就已展現出肖像畫和歌劇演唱的驚人天賦。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語、法語、意大利語和英語,這為她日後在國際上取得成功──成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義藝術家、歐洲上流社會的傑出女性奠定了基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