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誇大國民黨選舉失利 排馬居心叵測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12日訊】(亞洲時報 潘小濤撰文) 台北和高雄市長選舉結束,國民黨的郝龍斌,雖然贏了台北市長,但比上屆馬英九連任時少了十八萬票,而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黃俊英,更以1114票之差、惜敗於民進黨的陳菊。有一個特別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外界對馬英九的要求和期望之高,幾已到不合理的地步,有人藉著誇大國民黨在這選失利的程度,企圖把他排除在O八年大選之外,更說明了國民黨的內訌,正在悄悄上演。

台灣有報章認為,國民黨在高雄應贏未贏,「算是大敗」,證明馬英九「領導無方」、「處理危機失當」,「小馬九光環耗損流失」,進而質疑馬英九應否代表國民黨出戰O八年的總統選舉。的確,在陳水扁醜聞纏身、民進黨支持度陷入歷史低谷的時候,民進黨人居然還能力挽狂瀾,守住高雄市這塊綠地、民進黨的命脈,確實有點出人意表。對國民黨來說,這理應是重奪高雄市執政權的好機會,但黃俊英最後以千多票飲恨,確是一個挫折。

選舉,輸一票也是輸,但這次失敗,是否應該歸咎於馬英九,甚至說馬的「政治光環已然褪色」呢?只要細心研究這次選舉的得票情況,自然能夠看出,這些結論是輕率的,不僅有失公允,甚至可能有政治目的,藉著誇大失敗的程度,問責於馬英九,把他排除在O八年大選之外。

首先,郝龍斌今次百分之五十三點八得票率,若加上宋楚瑜等泛藍候選人的票源,泛藍的得票率達到百分之五十八點五,在過去十年歷次的市長、立委、總統選舉中,位居第二位,僅低於馬英九在O二年尋求連任那屆的百分之六十四,甚至比馬英九第一次參選時,還要高出三個百分點。事實上,對手謝長廷的得票,只比上屆民進黨候選人李應元微增三萬多票,但謝是民進黨的天王級人馬,這能說明謝長廷穩住民進黨的基本盤,並沒吸引多少中間選民。因此,郝龍斌的得票較上屆的馬英九萎縮,主要是今次投票率創新低所致,非戰之罪。

其次,今次高雄市議會選舉,國民黨的議席比上屆增加五個,重新成為第一大黨,即使計算親民黨、新黨失去的議席,泛藍仍在高雄市議會增加了兩席。至於台北市,國民黨的議席也增加了四席,但因為親、新兩黨的席次萎縮,令到泛藍在台北市議會減少三席,但仍然擁有過半議席。因此,在兩個市議員選舉,國民黨至少也算打個平手,並沒受挫。

至於高雄市長選舉,黃俊英雖然落敗,但他的得票率,較上屆成長了二點五個百分點,增加近二萬票,對手的民進黨候選人陳菊,較上屆的謝長廷稍減。事實上,黃俊英今次的得票率,是八年前國民黨丟掉高雄市長寶座後,歷次選舉中(包括立委、總統、市長)最高的。黃俊英有此成績,若非以成敗論英雄,而是實事求是,則必定有不同的結論。為甚麼謝長廷敗於郝龍斌十七萬票是惜敗,而黃俊英敗於陳菊一千一百一十四票就是國民黨大敗呢?

有人以為,在民進黨內憂外患的時候,國民黨盡拿兩市市長,並在兩市議會也擁有過半議席,是應該的,而選前的民調也顯示,這絕非遙不可及的幻想。這種樂觀情緒,正是今天罵馬英九罵得最兇的兩大藍營報紙營造出來的;當選舉結果與預期出現偏差時,也是他們率先跳出來指摘馬英九。問題是,立法院三次罷免總統,甚至有民進黨立委辭職了,都以失敗告終,是否要歸咎於某位國民黨的國會領袖呢?

而且,無論《聯合報》,還是《中國時報》的民意調查都顯示,大部份受訪者都認為,今次國民黨與民進黨只是打了平手,沒輸沒贏,並非國民黨大敗,更有近八成人藍營支持者希望馬英九參選O八年總統選舉,而馬的最新支持度,比最可能對手的蘇貞昌、謝長廷,領先兩成二至兩成四。顯然,民意跟台灣傳媒要問責於馬英九的意見,南轅北轍。

當然,國民黨在這次選舉也上了寶貴一課。首先,國民黨的選舉成績未如理想,主要原因是投票率過低。今次台北市長選舉的投票率只有百分之六十四點五,高雄則有百分之六十七點九,都是歷屆新低,相信與中間選民對現實政治徹底失望,不願出來投票有關。在此情況下,誰的基本盤較穩固、誰的死忠者較多,贏面就佔優,這方面正是國民黨的軟肋。

其次,這次投票結果顯示,就算民進黨再爛再差,也會有這個數量的「鐵票」:台北市五十萬票、高雄市三十八萬票。這是民進黨的基本票,不會動搖,如果他們能推出優秀的、名氣大一點的候選人,得票還會稍稍增加。

因此,往後國民黨的選舉策略,應該全力催鼓投票率,讓中間選民明白,台灣的現狀是民進黨執政八年的災難後果。當然,更重要的是,國民黨必然繼續改革,停止內訌,明乎此,明年的立委選舉和O八年的總統大選才有勝選機會,若還以這次選舉成績攻擊馬英九,則民進黨人只會坐收漁人之利。

本文作者為香港時事評論員(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