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育女不要求自己做到一百分

內藤壽七郎 譯/吳卉芸
【字號】    
   標籤: tags:

育兒一開始,每天尤如打仗般忙碌。哺乳從消毒乳房到餵完奶後拍嗝,必須執行的步驟如天一般高,一件接著一件完成也已經夠累人的,半夜還要哺乳,導致媽媽慢性睡眠不足。身體也好精神也罷,受到疲累長期累積,身體自然向您提出抗議,很多家事看在媽媽眼裡便顯得力不從心。

有次協談中,一位母親苦腦萬分說:「我想在孩子面前微笑,但是心情焦慮卻做不到。為了想成為一位好媽媽,我完全遵照育兒書上寫的來帶自己的孩子,但卻行不通。到底要怎麼做才是對的呢?」一副被壓得喘不過氣來的媽媽說。 我跟母親的建議是「育兒的工作,即使沒有完全遵照書上寫的,百分百做到也無所謂呀!」例如乳房的消毒非做不可啦!因為擔憂寶寶過敏,不清潔地毯不行等等。只要媽媽凡事不要太過神經質,情況沒有想像中的嚴重,自己孩子還是能夠平安地長大。

有一位兒童心理學者波多野勤子主張「育兒六十分主義」,太過期許自己當個好太太、好媽媽,拚命努力的結果是身心具疲,天天煩惱憂鬱而已。生活瑣事非得做到盡善盡美不可,最終只落得自己綁手綁腳,相反地以六十分為目標,未必沒辦法將事辦好。一旦寬心把心放下,不可思議的事發生了,做家事也好帶孩子也好,心情輕鬆,做事變得順心,就連姑嫂的關係都比以前改善許多。

媽媽沒必要為了做到百分百的好媽媽而太鑽牛角尖,自許自己育兒工作完美零缺點的媽媽往往適得其反,待人處事太過神經質,而疲累與歇斯底里的情緒自然感染到孩子身上,結果弄得母子都困頓不堪。

照顧孩子的工作總是沒完沒了,雖然該處理的工作非常多,但是當你感覺疲倦,怎麼都不想動的時候,首先要思考一下,現在孩子最需要的是什麼?或許是尿布濕了也或許是肚子餓了,這時期嬰兒最大的需求不過如此,做到這些最起碼的就已經足夠了。除此之外的家事不妨放下心來,偷得浮生半日閒。

摘自:新手父母出版《花般的育兒》@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伴隨著日新月異的醫療技術,我們已經可以透過科學儀器知道胎兒所擁有的各項能力,其中最饒富趣味的是胎兒的「記憶能力」。
  • 我想出院回家的媽媽,因為初為人母,一定有著許多的不安吧!母乳量夠了嗎?為什麼嬰兒不太睡覺等等,很多很多的擔心。
  • 寶寶一哭,媽媽不自覺地想著「好吵哦」,一邊抱起寶寶來。隨手搖搖,垂直地左晃一下,右抱一下,不知所措、坐立難安。其實,嬰兒會敏感地忠實反應父母親的心情,在媽媽沒有耐心的時候,寶寶一定也是哭鬧不停。
  • 抱小孩的方法有幾個重點。首先將嬰兒的頭用左手支撐———可以說抱在左側。將嬰兒的頭靠近媽媽的左胸,如此便能聽到其心跳聲。這聲音如同在媽媽子宮裡撲通撲通的聲響,寶寶聽了心情也會隨之平靜下來。
  • 良好的閱讀能力將為孩子帶來無限可能,包括教育機會、學術成就,以及在日常生活和職場上獲得成功。
  • 大學生,尤其是應屆畢業生,經常聽到的一條職業建議是「追隨你的興趣」。鼓舞士氣的演講、畢業演說和勵志書籍中都充斥著這條信息。受到喬布斯(Steve Jobs)、蓋茨(Bill Gates)和凱瑞(Jim Carrey)等有影響力的人物的鼓勵,我們情不自禁地想效仿他們。
  • 人們曾普遍認為,如果學生能找到適合他們的學習策略,他們的學習將更有效率,也更有效果。從20世紀80年代起,量身定製學習方式開始流行。亨尼(Honey)和蒙福特(Mumford)等理論家創建了調查問卷,來幫助成人學習者確定他們的學習類型的。
  • 傾聽時,可以表達一些支持行為,如拍肩、給予安慰等。(Shutterstock)
    「聆聽、聆聽。我很想這麼做,但他什麼都不告訴我!」我不知道曾經從多少已經不抱希望的父母口中聽到這句絕望的抱怨。其實,光是打開心房和耳朵並不足以讓孩子說話!
  • 我們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因為治療那些成長在缺乏關愛的家庭環境的兒童時,有可能會遇到龐大的障礙......
  • 對父母或教育者來說,最嚴重的兒童教育錯誤,就是對走上錯誤道路的兒童預言悲慘的結局。這類愚蠢的預言會助長兒童的怯懦,讓情況無限惡化。我們應該反其道而行,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鼓勵兒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