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滔:北京為何要政治委任制

張滔

標籤:

【大紀元12月20日訊】特首曾蔭權於數月前提出《進一步發展政治委任制度》的諮詢文件,諮詢期於上月底結束。在諮詢期內,討論未見熱烈。這是因為在同一期間,財政司唐英年也提出了徵收銷售及服務稅的諮詢。由於後者影響到每一個市民和很多行業,討論熱烈得多。這一次,特區政府「聲東擊西、暗渡陳倉」的策略,果然生效了。

直至諮詢期結束的前夕,前政務司陳方安生向特區政府提交意見書,發表強烈的反對意見,可說是最強烈的反對聲音。

○二年已實施「高官問責制」

什麼是「進一步發展政治委任制度」?先來說「高官問責制」。

董建華在第一屆特首任期將屆滿的時候,提出了「高官問責制」。這制度把特首以下的最高級官員,改為由特首任命和經人大常委批准,擔任三司十一局的首長,負責決定各項政策,直接向特首一人負責,這即是由特首組成的內閣。這三司十一局的首長,不再是公務員,可以由脫離公務員隊伍的高官擔任,也可以由非公務員的各行各業的人士擔任。這制度有如下的特點:

一、把全部大權集中於特首一人身上。二、三司十一局的首長不再是政治中立的公務員,而只須效忠特首一人。三、本來是公務員的高官,如非得到特首的青睞,不能進入這最高階層。四、拉攏提拔一些親共媚共人士,掌握特區的最高決策。五、由此,北京可影響特區的決策,使特區的政治生態進一步大陸化。

這個制度在二○○二年董建華連任第二屆特首後,便立即實施。

「高官問責制」未進行過檢討

以董建華的優柔寡斷性格來看,一個這麼重大的改變,決不是他個人的主意,他只不過是執行北京的指示而已。他連任和實施這個制度後,即發生SARS疫症,特區的經濟在亞洲金融風暴後,受到進一步打擊;強行為《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剝奪港人人權,激起衝天民憤,引致○三年七月一日的大遊行,人數達五十萬,是回歸後規模最大的。

不久,他被胡錦濤召到澳門,當面公開申斥要「查找不足」。再不久,他便宣稱「腳痛」而辭職,於二○○五年七月,由曾蔭權接任。

從二○○二年七月實施「高官問責制」,直至董建華下台的兩年間來看,特區政府的政績並無改進,更為雜亂無章,缺乏團隊精神。這個制度沒有進行過檢討,為什麼卻還要去「進一步發展」呢?

「進一步政治委任」的內容

再來看一看這《進一步發展政治委任制度》的諮詢文件的內容是怎樣的。其要點如下:

一、除三司的司長和十一局的局長外,特首還可以委任副局長和局長助理,把內閣的成員擴大了。

二、這些副局長和局長助理,雖然名為局長的副手和助理,協助其工作,但由於是由特首任命,即最後受命於特首。

三、這些副局長和局長助理,可由公務員躐級提升,也可以在非公務員的各行各業中物色。

四、既是「政治委任」,如特首或局長有所不滿,當然可以隨時「炒魷」。

這個「進一步發展政治委任制度」,須在立法會通過立法,才能實施。但在親共派和保皇黨佔多數的立法會內,雖有泛民主派的反對聲音,也一定能夠通過如儀的。法例草案將會在明年三月,曾蔭權當選連任特首後提出。一些什麼人會被委任為副局長和局長助理,在明年七月前便分曉。到時看一看名單,便會更清楚這制度的實質。

陳太對政治委任制的批評

再來介紹陳方安生對《進一步發展政治委任制度》的批評。

她首先指出:這份文件有明顯的缺失和漏洞,質素不高,不夠詳盡嚴謹,影響了公眾的回應。對已實施多時的「高官問責制」,並沒有進行過檢討,最重要的是實施以來,是否改善了施政?

她說到自己的憂慮:一、只讓特首透過親自挑選的人,為他向立法會和市民推銷政策,以鞏固自己的地位。二、這些被政治任命的人,要隨著特首任滿而離職,很難吸引年青、有抱負的人才,卻很容易成為趨炎附勢的人的終南捷徑。三、這些被吸納的人,既非來自現行諮詢機構和委員會,亦非政黨精英,不認識政策運作,難保施政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四、預計在實施初期,將大多由現任高級公務員出任為副局長和局長助理。五、由於上述的第四點,耗盡公務員的精英,更多高級公務員依附權力,為了博取政治任命,放棄公務員的政治中立,對現行的公務員制度和士氣有很大破壞作用。

她還質問:目前香港欠缺以普選授權的機制,我們如何維持政治委任制度的認受性?她最後說:要培養出政治人才,將公務員轉為政客,不是解決的方法。

北京為什麼要推行這制度

也許,並非陳方安生沒有發覺,而是她還有所忌諱,沒有指出從「高官問責制」到「進一步發展政治委任制度」那更深層的意圖。這是北京的指示,要從北京的意圖去分析。

北京從來都不信任由港英一手培養和扶植的公務員,即使對投靠效忠的曾蔭權也如此,所以只讓他最多任特首七年。北京除了在中下層的公務員進行滲透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整個領導階層。除了三司十一局外,還要在副局長和局長助理中進行滲透,在局長身邊佈滿黨員或親共人士,既可監視,亦可影響。這些人還可以更進一步獲委任為司長和局長,組成清一色的或佔大多數的特首內閣。到那時候,北京才自覺是真真正正地掌握了特區的政權,而不是單靠特首一人來聽從指令。

什麼人會做副局長和局長助理

現在預測一下當法例通過後,曾蔭權連任了,他會委任什麼人做副局長和局長助理。

首先,必然仍有不少高官被任命入閣。這樣,一方面可以調和新內閣的色彩,不致受到批評;另一方面,在政府的某些部門,難找得到認識運作的適當人選。其次,必然有黨員、親共派和保皇黨被任命入閣。這就是比「高官問責制」滲入更多的沙子。這些人既有黨的命令,還有在其他地方難找得的更好前途,一定會欣然受命。其中,傾向非泛民主派的人,肯定佔多。最後,泛民主派中的一二線人物,尤其是二線的,也會被拉攏收買。這樣,既可包裝新內閣的外貌,又可分化泛民主派。曾做過民主黨副主席的張炳良,不是做了行政會議的成員嗎?倘真的出現這樣的事情,泛民主派不必驚詫,更不必氣餒,繼續堅定沉著應戰好了。

曾蔭權連任後上演連場好戲

選舉委員會的選舉,執筆時尚未進行;本刊出版時,結果已經分曉。公民黨的梁家傑能否取得一百名或以上的提名人,成為第二個特首候選人,這是不重要的,只是能否不讓曾蔭權成為唯一的候選人而自動當選而已。曾蔭權是肯定會連任的,之後五年後不能再連任,肯定會上演連場大動作的好戲,「進一步發展政治委任制度」必然是其中的一幕,再推出《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的立法,將是更重要的一幕。二○一二年,是曾蔭權連任任滿之期,這一年也同時是胡錦濤和溫家寶任滿之期。在這一年之前,香港特區和大陸的政治變化,極值得關注。

轉自《動向》2006年12月號(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張滔:否決政改方案後的民主運動
張滔:中共在香港的滲透活動
張滔:中共在港使用「三大法寶」
張滔:曾蔭權「親疏有別」說解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