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滔:北京为何要政治委任制

张滔

标签:

【大纪元12月20日讯】特首曾荫权于数月前提出《进一步发展政治委任制度》的咨询文件,咨询期于上月底结束。在咨询期内,讨论未见热烈。这是因为在同一期间,财政司唐英年也提出了征收销售及服务税的咨询。由于后者影响到每一个市民和很多行业,讨论热烈得多。这一次,特区政府“声东击西、暗渡陈仓”的策略,果然生效了。

直至咨询期结束的前夕,前政务司陈方安生向特区政府提交意见书,发表强烈的反对意见,可说是最强烈的反对声音。

○二年已实施“高官问责制”

什么是“进一步发展政治委任制度”?先来说“高官问责制”。

董建华在第一届特首任期将届满的时候,提出了“高官问责制”。这制度把特首以下的最高级官员,改为由特首任命和经人大常委批准,担任三司十一局的首长,负责决定各项政策,直接向特首一人负责,这即是由特首组成的内阁。这三司十一局的首长,不再是公务员,可以由脱离公务员队伍的高官担任,也可以由非公务员的各行各业的人士担任。这制度有如下的特点:

一、把全部大权集中于特首一人身上。二、三司十一局的首长不再是政治中立的公务员,而只须效忠特首一人。三、本来是公务员的高官,如非得到特首的青睐,不能进入这最高阶层。四、拉拢提拔一些亲共媚共人士,掌握特区的最高决策。五、由此,北京可影响特区的决策,使特区的政治生态进一步大陆化。

这个制度在二○○二年董建华连任第二届特首后,便立即实施。

“高官问责制”未进行过检讨

以董建华的优柔寡断性格来看,一个这么重大的改变,决不是他个人的主意,他只不过是执行北京的指示而已。他连任和实施这个制度后,即发生SARS疫症,特区的经济在亚洲金融风暴后,受到进一步打击;强行为《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立法,剥夺港人人权,激起冲天民愤,引致○三年七月一日的大游行,人数达五十万,是回归后规模最大的。

不久,他被胡锦涛召到澳门,当面公开申斥要“查找不足”。再不久,他便宣称“脚痛”而辞职,于二○○五年七月,由曾荫权接任。

从二○○二年七月实施“高官问责制”,直至董建华下台的两年间来看,特区政府的政绩并无改进,更为杂乱无章,缺乏团队精神。这个制度没有进行过检讨,为什么却还要去“进一步发展”呢?

“进一步政治委任”的内容

再来看一看这《进一步发展政治委任制度》的咨询文件的内容是怎样的。其要点如下:

一、除三司的司长和十一局的局长外,特首还可以委任副局长和局长助理,把内阁的成员扩大了。

二、这些副局长和局长助理,虽然名为局长的副手和助理,协助其工作,但由于是由特首任命,即最后受命于特首。

三、这些副局长和局长助理,可由公务员躐级提升,也可以在非公务员的各行各业中物色。

四、既是“政治委任”,如特首或局长有所不满,当然可以随时“炒鱿”。

这个“进一步发展政治委任制度”,须在立法会通过立法,才能实施。但在亲共派和保皇党占多数的立法会内,虽有泛民主派的反对声音,也一定能够通过如仪的。法例草案将会在明年三月,曾荫权当选连任特首后提出。一些什么人会被委任为副局长和局长助理,在明年七月前便分晓。到时看一看名单,便会更清楚这制度的实质。

陈太对政治委任制的批评

再来介绍陈方安生对《进一步发展政治委任制度》的批评。

她首先指出:这份文件有明显的缺失和漏洞,质素不高,不够详尽严谨,影响了公众的回应。对已实施多时的“高官问责制”,并没有进行过检讨,最重要的是实施以来,是否改善了施政?

她说到自己的忧虑:一、只让特首透过亲自挑选的人,为他向立法会和市民推销政策,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二、这些被政治任命的人,要随着特首任满而离职,很难吸引年青、有抱负的人才,却很容易成为趋炎附势的人的终南捷径。三、这些被吸纳的人,既非来自现行咨询机构和委员会,亦非政党精英,不认识政策运作,难保施政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四、预计在实施初期,将大多由现任高级公务员出任为副局长和局长助理。五、由于上述的第四点,耗尽公务员的精英,更多高级公务员依附权力,为了博取政治任命,放弃公务员的政治中立,对现行的公务员制度和士气有很大破坏作用。

她还质问:目前香港欠缺以普选授权的机制,我们如何维持政治委任制度的认受性?她最后说:要培养出政治人才,将公务员转为政客,不是解决的方法。

北京为什么要推行这制度

也许,并非陈方安生没有发觉,而是她还有所忌讳,没有指出从“高官问责制”到“进一步发展政治委任制度”那更深层的意图。这是北京的指示,要从北京的意图去分析。

北京从来都不信任由港英一手培养和扶植的公务员,即使对投靠效忠的曾荫权也如此,所以只让他最多任特首七年。北京除了在中下层的公务员进行渗透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整个领导阶层。除了三司十一局外,还要在副局长和局长助理中进行渗透,在局长身边布满党员或亲共人士,既可监视,亦可影响。这些人还可以更进一步获委任为司长和局长,组成清一色的或占大多数的特首内阁。到那时候,北京才自觉是真真正正地掌握了特区的政权,而不是单靠特首一人来听从指令。

什么人会做副局长和局长助理

现在预测一下当法例通过后,曾荫权连任了,他会委任什么人做副局长和局长助理。

首先,必然仍有不少高官被任命入阁。这样,一方面可以调和新内阁的色彩,不致受到批评;另一方面,在政府的某些部门,难找得到认识运作的适当人选。其次,必然有党员、亲共派和保皇党被任命入阁。这就是比“高官问责制”渗入更多的沙子。这些人既有党的命令,还有在其他地方难找得的更好前途,一定会欣然受命。其中,倾向非泛民主派的人,肯定占多。最后,泛民主派中的一二线人物,尤其是二线的,也会被拉拢收买。这样,既可包装新内阁的外貌,又可分化泛民主派。曾做过民主党副主席的张炳良,不是做了行政会议的成员吗?倘真的出现这样的事情,泛民主派不必惊诧,更不必气馁,继续坚定沉着应战好了。

曾荫权连任后上演连场好戏

选举委员会的选举,执笔时尚未进行;本刊出版时,结果已经分晓。公民党的梁家杰能否取得一百名或以上的提名人,成为第二个特首候选人,这是不重要的,只是能否不让曾荫权成为唯一的候选人而自动当选而已。曾荫权是肯定会连任的,之后五年后不能再连任,肯定会上演连场大动作的好戏,“进一步发展政治委任制度”必然是其中的一幕,再推出《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的立法,将是更重要的一幕。二○一二年,是曾荫权连任任满之期,这一年也同时是胡锦涛和温家宝任满之期。在这一年之前,香港特区和大陆的政治变化,极值得关注。

转自《动向》2006年12月号(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张滔:否决政改方案后的民主运动
张滔:中共在香港的渗透活动
张滔:中共在港使用“三大法宝”
张滔:曾荫权“亲疏有别”说解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