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張榮豐:國統會終止運作 具象徵意義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2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蔡素蓉台北二十八日電)前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張榮豐今天表示,前總統李登輝當初成立國家統一委員會,是為終止動員戡亂體制,對外,建立兩岸決策體制,逐步開放兩岸交流;對內,爭取台灣民主改革契機,以推動修憲、國會改選、總統直選。隨著台灣主流民意變遷,終止國統會運作,具象徵意義。

總統陳水扁上午批示國統會、國家統一綱領終止運作、適用。李登輝當年倚重的國安幕僚張榮豐接受中央社專訪表示,當初成立國統會,主要目的是為終止動員戡亂體制。

張榮豐表示,一九九O年李登輝召開國是會議後,隨後推動國家委員會成立,他一開始也不能接受。

他回憶,在動員戡亂體制下,對內,憲法被凍結,無法推動萬年國會改選;對外,把中國大陸當「匪」,隔絕台灣與中國大陸關係。李登輝認為,要推動台灣民主改革,勢必要終止動員戡亂體制,政府須建立兩岸決策體制,進行兩岸交流,取代全然隔絕兩岸關係,以爭取時間,先處理國內民主化問題,必須成立國統會。

國統會一九九O年十月七日成立後,國統會一九九一年二月二十三日通過國統綱領,作為推動兩岸關係依循準則。一九九一年四月三十日,政府宣布終止動員戡亂時期。

國統綱領明定,近程為交流互惠階段,交流中不危及對方安全安定,互惠中不否定對方為政治實體。中程為互信合作階段,兩岸應建立對等官方溝通管道、開放三通、推動兩岸高層人士互訪。遠程為協商統一階段,成立兩岸統一協商機構,依兩岸人民意願,共商統一。

張榮豐表示,國統綱領重點精神在於「有階段、有條件、統一沒有時間表」,雖然開放兩岸交流,但也對兩岸統一設置多道防火牆,完成近程階段目標,才能邁向中程階段,才進而有遠程階段。

因此,中國當時曾透過媒體,批評國統綱領近程階段訴求,是台灣要以獨立政治實體進入國際社會,謀求外交雙重承認,此要求極不現實。也有學者批評這是「國不統綱領」。

隨著台灣愈來愈民主化,贊成維持現況比例超過半數,贊成統一比例愈來愈少。在李登輝執政後期,國統會功能逐漸弱化,李登輝一九九九年提出兩國論,即未經過國統會討論。

張榮豐認為,隨著台灣主流民意出現變遷,陳總統批示國統會、國統綱領終止運作、適用,象徵性意義大於實質意義。

此外,國民黨反對國統會終止運作,又主張直航。張榮豐認為,這種主張是違反國統綱領的精神,因為在國統綱領明定,近程階段是雙方不否認對方為政治實體,才能進入中程互信合作階段,兩岸必須先建立對等官方溝通管道,才能進而開放三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