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1家3殘2幼全靠她 外籍新娘劉麗璇樂觀無怨尤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鄭旭凱/雲林報導〕11年前從印尼嫁來台灣的劉麗璇,在丈夫與未婚的二伯、三伯一個個因意外而倒下,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後,她一肩扛起3個大男人及2個子女的養育責任,她的堅毅精神感動了左鄰右舍,鄰居們不再叫她「印尼新娘」,而稱呼她是道地的「台灣媳婦」。

劉麗璇住在雲林縣林內鄉,11年前嫁來台灣時只有20歲,年輕貌美,當年常有印尼新娘婚後逃家,加上夫家並不寬裕,多數人都認為劉麗璇可能會受不了苦而逃家,但她除了初嫁時曾回印尼補辦證件外,多年來始終堅守她的崗位。

家庭重擔她不逃避

劉麗璇的丈夫沈德運足足大她10歲,在家中排行老四,兩人婚後育有一男一女,其中兒子有聽障,家中生活雖清苦,但還能支應。2年前,沈家的男人一個接一個倒下,生活的重擔從此落在劉麗璇身上。

劉麗璇的二伯沈德春和三伯沈德有都未婚,三伯10幾年前工作時被貨車撞傷,從此精神異常,多年來都是二伯在照顧,二伯則一直都在鄉內種植木瓜。2年前,二伯突然中風癱瘓,劉麗璇一度帶著兒、女睡在二伯家中的廚房,就近照料。

她的丈夫沈德運一直獨自在台北從事烤漆工作,就在二伯病情逐漸好轉時,沈德運卻在工作時意外從高台上跌了下來,腦後枕骨碎裂,必須長期住院,這時沈家3個大男人都失去了自理生活的能力,劉麗璇也只能一肩扛起所有的責任和工作。

每月萬把元撐家計

沈德運傷癒後,喪失了大半的記憶,如今每天待在家中;二伯在舅舅宋有信及雲林縣社會關懷協會的幫助下,住進了安養院;三伯則因無所事事,每天騎著腳踏車在村內到處逛,劉麗璇的遭遇,讓她工作的自助餐店老闆娘張秋月非常同情,常常給予通融,讓她能兼顧工作和家人。

劉麗璇每月賺取的1萬塊錢,不僅要撫養分別就讀啟聰班及幼稚園的2個小孩,還要照顧丈夫及三伯的飲食,及負擔二伯的安養費,不過,樂觀的劉麗璇無怨無悔。

堅毅精神鄰居折服

雲林縣社會關懷協會創會榮譽理事長劉建國表示,劉麗璇來自印尼,但從她的身上卻能看到台灣婦女為了家庭任勞任怨的傳統美德,台灣人應該認可她是個落地生根且值得尊敬的台灣媳婦。

善心屋主 免費供住

陳家連水電費也代繳

〔記者鄭旭凱/雲林報導〕什麼樣的人可以把自己新購買的樓房免費供人居住,而且一住就是11年?住在雲林縣林內鄉的陳焜池夫婦就有這樣的雅量,他們至今每年還幫房客劉麗璇一家人繳交水電費,甚至從來就沒想過要收這筆錢。

謙稱小事不足掛齒

「可不可以不要報導?因為這根本沒什麼,房子買來空著也是空著,就給別人去使用,這很正常啊!」善心的陳焜池夫婦覺得,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對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這是每個人都做得到的事,一點都不值得張揚。

陳焜池表示,他已不記得是哪一年買下了林內鄉林茂村復興路那棟3層樓高的房子,只記得剛買時,因為和劉麗璇的二伯沈德春是林內國小、淵明國中的同學,出社會後因為住得近,反而經常有機會見面,沈德春的弟弟沈德運娶新娘卻沒有新房可住,就讓他們借住下來了。

陳焜池的太太說,雖然房子是他們的,水電費也從他們的銀行帳戶扣款,但劉麗璇家境困難,他們也從沒想過要劉麗璇付水電費,只是劉麗璇非常堅持一定要自行繳交水電費,每年農曆年前就會拿著台電和自來水公司的扣款證明,把一年來他們代墊的水電費全部結清,「人窮志不窮」,相當有骨氣。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