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扁維護國家尊嚴之旅 彰顯外交戰略轉向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蔡素蓉聖荷西九日電)總統陳水扁此次出訪中南美洲,首次不過境美國,選擇向西走這條辛苦的路,凸顯台灣外交戰略思維已由「過境外交」,轉為以科技、石化、基礎建設產業實力為基礎,透過合資,拓展與中東、非洲、中南美洲等非邦交國經貿合作關係,以達外交突破、鞏固邦誼之效。

陳總統歷來出訪中南美洲,都選擇過境美國,一方面因為是最近航線,一方面盼以「過境外交」增進台美關係、也提升施政滿意度。

美方此次堅持總統僅能過境檀香山、安克拉治,不能出機場、只停留五個小時的強硬態度,總統在出發當天決定改採備案,去程不過境美國,改為過境黎巴嫩。

消息曝光後,受中共打壓,無法成行,總統專機再改為停留阿布達比、阿姆斯特丹進行技術性加油。外交部目前規劃返程仍不過境美國,改為在多明尼加、阿布達比技術性加油,再飛抵台北。

總統幕僚分析,總統第一任期出訪,「過境外交」是重心,因為當時美方並不了解民進黨及陳總統,過境美國重點在讓美國各界了解民進黨、陳總統,以及總統確保台海穩定、台灣民主發展的決心意志。

陳總統二000年首度出訪,美方對他仍有嚴格限制,例如不得有公開會晤或活動,但隨著時間推移,總統過境美國獲禮遇規格愈來愈高。

二00三年底總統過境美國紐約,領取人權獎,當時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夏馨全程陪同,盛讚「布希總統是台灣的守護天使」。媒體解讀台美關係達到極致,使當時「水蓮配」支持度首度超越「連宋配」,被民進黨喻為民調黃金交叉,奠定二00四年總統大選勝選基礎。

二00四年連任成功後,陳總統出訪改走行程精緻路線,過境美國不再是唯一重點。出訪另個重點在於強調中共崛起的軍事威脅論,彰顯台灣堅持台海及世界和平決心、強化西太平洋島鏈重要性,以因應中共強挖台灣在中南美洲、南太平洋邦交國,達到鞏固邦誼之效。

另一方面,國家安全會議、外交高層官員,基於台灣長期經濟發展,須確保原油供應無虞、國家安全、外交利益等戰略考量,主張耕耘極具發展潛力、擁有豐富礦產的中東、中南美洲、非洲非邦交國間實質關係。

為了發展台灣與新興、非邦交國之間實質關係,陳總統去年底出訪中美洲時,提出「榮邦計畫」,政府提供二億五千萬美元基金,透過獎勵或合資方式,與台商共同進軍中南美洲友邦市場。

因此,政府高層近來積極、低調走訪考察中東、非洲、中南美洲等國,鎖定幾個具發展潛力國家,磋商基礎建設、石化、科技、金融、軍事等各層面合作案。

在這項全新外交戰略思維、架構下,最具體成果是促成陳總統去年成功過境訪問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敲定科技、金融、石化、軍事等多項合作案。另一具體成果是台灣與利比亞同意互設代表處,利國也邀訪總統。

從這次總統原本希望改採備案,過境黎巴嫩;再加上外交部長黃志芳已研擬今年下半年將密集訪問非洲邦交國,可觀察出政府外交戰略思維的轉變。

政府高層更透露,總統下半年出訪,仍不排除有過境中東、非洲等非邦交國可能性。面對中共利用國際現勢,不斷打壓台灣,身為小國的台灣,陳總統正試圖以更靈活的外交戰略思維,「走出台灣自己的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