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笛醫生莊清霖砸錢 研發長笛平衡輔助器

font print 人氣: 3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2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趙靜瑜/專訪

開著個人工作室,長笛前輩莊清霖開心地介紹手中由台灣人改良發明的「長笛右手平衡輔助器」,這些光是開模就花掉六位數字預算的小小輔助器,卻可以改善吹奏長笛者對於長笛樂器的平衡感,讓長笛樂器不至於往內翻滾,絲毫不考慮是否能回收。

堪稱是「長笛醫生」,莊清霖說,一般學生不知道透過一些小技巧或小器具,就可以讓音色更穩定,甚至身體的平衡感更好,不會產生職業傷害,他自己創辦唐律長笛合奏團多年,也將這樣的心得透過小小發明,造福演奏者。

莊清霖畢業於政治作戰學校音樂系,主修長笛,師事樊曼儂、陳澄雄以及已故前輩薛耀武等人,後來就從事長笛教學錄音工程戲劇音效等工作。二十二年前與田中修一、李鶴凡、陳幸政、黃修聲等長笛愛好者共創唐律長笛合奏團,為國內第一個單項樂器團體,直到現在,不曾間斷。但是現在對他來說,改良長笛的結構,讓長笛演奏更合乎人體工學,成為他專注的所在。

莊清霖說,他與李鶴凡一起研發了「長笛右手平衡輔助器」,這個物件雖然不是第一次發明,卻是在他手中改良完成,訣竅無他,就是多了一個可以讓指頭支撐的新支點,這個支點讓手臂肌肉可以正常施力,也讓音色更加穩定。現在包括長笛家班乃特以及長笛演奏家迪克都已經願意使用,而且讚譽有加,也讓莊清霖很開心。

理想歸理想,現在光是申請台灣專利與美國專利,每年要花上許多錢,只要經濟不允許,莊清霖就外出拍照,想一想回到工作室,又一頭栽進去,「我的學生,都是我的實驗白老鼠。」但是莊清霖強調,都是好的實驗,透過包括新烏木的吹口管,學生可以輕易就吹出好音色,進而延續吹長笛的樂趣,這對莊清霖來說,就是最有價值的事情。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5月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蓉台北九日電)被譽為「長笛界的鑽石」的美國長笛家艾咪.波特(Amy Porter)將於二十九日首度來台於國家音樂廳演出;新象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樊曼儂曾親自欣賞這位長笛中生代好手的演出,她指出,波特能將簡單樂曲,演奏出豐富的風格,讓滿室生輝,令人陶醉在音樂中。
  • 喜歡上長笛音色明亮清澈
    長笛是無簧樂器 通常以金屬製成呈銀白色
    優雅的姿勢吹奏動人的旋律
    讓人癡迷
  • 【大紀元5月2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蓉台北二十五日電)美國的長笛演奏家艾咪.波特首度抵台,將於二十九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今天波特在記者會中和學生陳怡君一起吹奏這次將在台首演的樂曲「水晶 (Crystal)」,呈現出長笛特殊優美的樂音。
  • 對於一位18世紀女性藝術家來說,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藝術生涯非同尋常。她出生於瑞士一個貧寒的畫家之家,作為獨生女,她仍接受了廣泛的教育,在十幾歲時就已展現出肖像畫和歌劇演唱的驚人天賦。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語、法語、意大利語和英語,這為她日後在國際上取得成功──成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義藝術家、歐洲上流社會的傑出女性奠定了基礎。
  • 瓷器的歷史大約可追溯至兩千年前的中國。瓷器是一種玻璃化半透明的白色陶瓷,通常由高嶺土(kaolin)(一種黏土)和白墩子(petuntse)(一種礦物)以高溫燒製而成。瓷器到了近代才成為西方的遺產。14世紀時首次從中國傳入歐洲。
  • 一生嗜茶,精於茶道的陸羽,被譽為茶聖,奉為茶仙,親自踏訪考察各地茶鄉,從種茶、制茶、焙茶、飲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質、土壤、氣候等環境因素,如何影響茶葉的生長和氣味,更講求煮茶技藝、飲茶的配置與器皿,因而寫就世界首部茶學專著――《茶經》。
  • 1940年代後期,儘管世界逐漸從二戰的破壞中恢復過來,但有些傳統藝術和文化的元素卻逐漸被削弱了,傳統藝術中的真、善、美價值漸趨式微。
  • 聖約翰大教堂擁有雕刻精美的外觀和雙排飛扶壁(flying buttresses)造型,毫無疑問是晚期哥特式建築。教堂長377英尺,寬203英尺,白色拋光外牆上裝飾著雕像、石像鬼(雨漏)、窗戶浮雕,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飛扶壁。飛扶壁上妝點超過95位十九世紀荷蘭人物。一旁簡約的紅磚羅馬式塔樓與哥特式裝飾風格的大教堂形成鮮明對比。
  • 國立台灣博物館舉辦「捷克城堡與堡邸特展」(Czech Castles & Chateaux),展期自6月13日起至11月30日止。歐洲中世紀城堡台灣巡禮,有近百件捷克珍貴文物精彩亮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