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雪山隧道消演順利 6.16通車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6月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曾鴻儒、申慧媛、郭顏慧、黃立翔/綜合報導〕雪山隧道昨日進行無預警消防演練,仍出現濃煙會飄向逃生橫坑、消防栓水壓不足等狀況,但大致順利,履勘委員李克聰代表所有履勘委員發言,強調「已盡最大努力把關」,隧道內系統運作應無問題,但希望交通部通車前多演練。

交通部官員指出,隧道機電、交控兩系統串連整合,已經完成火災、塞車、濃霧等模式的整合,僅斷電系統尚未串連整合,可望於通車前完成。交通部長郭瑤琪今日將於行政院院會報告,如果政院沒有否決,交通部預計今日宣布6月16日通車。

昨日的演練於雪山隧道南下二十一公里處進行,履勘委員先設定隧道內塞車情境,測試系統是否能確實反應,隨後於塞車系統前方、第十七號逃生口處演練火警情境,測試系統與救災編組反應。

履勘委員認為無太大問題

對於演練結果,履勘委員、逢甲大學教授李克聰、警大教授沈子勝、台大教授楊永斌都認為沒有太大問題,但包括濃煙會飄向逃生橫坑,可能影響對向車道、消防栓水壓不足、橫坑部分消防水帶箱沒水、廣播資訊不足等,都應進一步改善。

李克聰說,演練過程委員只能在坪林行控中心下狀況設定情境,未能在現場實際設計情況,認為演練單位因此有了準備時間,不能算是「無預警」演練,但他也認為,隧道內系統運作應無問題。

國工局解釋,該局可以接受委員設定項目、位置、情境,但基於安全考量,必須有準備道具的時間;國工局總工程司曾大仁保證,這段時間裡,消防編組絕對沒有接獲告知。

至於演習臨時發生水壓不穩,官員說是因為有工人洗手後沒關好,橫坑中的部分消防水帶箱還是沒水,將盡力在通車前排除。

雪山隧道將通車,高公局坦承,通車初期,「自動執法設備」無法完成建置,不過,除每小時限定兩千輛車輛進入,另在隧道內設置了六組測速照相設備,國道公警隊也將採用「非固定式」紅外線測速照相機抓超速,並會依新修正的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設置明顯的警示系統。

雪隧通車,意即北宜高全線通車,屆時南港至宜蘭只要三十五分鐘。

扁喊停 新年前搶通踩煞車

〔記者曾鴻儒、申慧媛/綜合報導〕雪山隧道原預定新年前通車,卻在最後關頭叫停,據交通部高層透露,喊停決策來自陳水扁總統。

雪山隧道能否、應否通車爭議去年達到高峰,在前交通部長林陵三積極督促下,施工單位全力趕工,並於今年1月中履勘,希望趕在農曆年前通車,但學界履勘委員與輿論則是一面倒反對。

1月17日,交通部上午由次長何煖軒宣布將在20日辦理複勘,林陵三則趕赴工地視察,堅稱新年前「可能通車」;但當晚情勢逆轉,林陵三於深夜十一點召開記者會,決定重新評估時程,新年前通車計畫確定叫停。據指出,促使林陵三態度轉變的主因,是來自層峰的電話。

當時,林陵三費了好大功夫,說服前行政院長謝長廷,讓政院與交通部統一口徑,同意農曆年前「有條件」通車,但輿論壓力太大,迫使陳水扁親自致電林陵三喊停,才有了那場午夜記者會。

對於此一過程,官員證實交通部當時的確評估有通車條件,但最後確實是總統一通電話踩了煞車;前行政院長謝長廷昨晚在台大演講前,以「我都不當院長了,談什麼雪山隧道」回應。

25人職災死亡 將設工殤碑

〔記者廖千瑩、曾鴻儒/綜合報導〕雪山隧道擬於6月16日正式通車,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昨天到交通部抗議,批評政府只管拚政績趕工,不顧勞工,施工期間有多名勞工因職災死亡,雪隧通車前,交通部應該替職災死亡勞工設立工殤碑。國工局說,原來就有設碑計畫。

在雪山隧道施工過程中受傷的勞工游其文,昨天在抗議現場表示,九十一年農曆年前,雪山隧道全面趕工,他已經好幾天未曾闔眼,一不小心被外勞駕駛的怪手輾過,右腳跟開放性骨折,進行七次手術,復健治療至今,仍然不良於行,失了健康,也丟了工作。

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秘書長黃小陵表示,對雪山隧道中工程所公佈的職災死亡數字,官方的統計是十三人,時間從民國八十七年到九十四年,但雪隧從民國八十年就開始施工,為何沒有八十七年之前的職災數據?

國工局說,正確的數字是二十五人,包括本國及外國籍。

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強調,未來公共工程招標規定中,應明定「有重大職災紀錄的承包商,一定期限內不得承攬國營事業及公共工程」;若已承攬公共工程者,若發生職災,未依法補償,原發包事業單位應預扣工程款作為職災補償,且兩年內不得承攬公共工程。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