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職業病發病率高 逾兩億人受威脅

標籤:

【大紀元7月16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十六日電)近年來中國職業病發病率居高不下,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人口逾兩億人,職業病防治工作涉及三十多個行業。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職業衛生與中毒控制所所長李濤說,粗估每年中國因職業病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人民幣一千億元,間接經濟損失兩千億元。

北京「工人日報」引述統計數據,目前中國涉及有毒有害品企業超過一千六百萬家,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超過兩億人,居世界首位;從煤炭、化工等傳統工業,到電腦、醫藥等新興產業以及第三產業,都存在職業病危害,職業病防治工作涉及三十多個行業。

李濤表示,粗略估算,每年中國因職業病、工傷事故產生的直接經濟損失達一千億元,間接經濟損失兩千億元;在國際貿易中,因勞工標準 (工人工資加勞動保護)遭到反傾銷造成的出口貿易損失難以估計。

李濤認為,目前八大問題困擾中國職業病防治工作:

一是用人單位職業病防治法律責任沒有落實。調查發現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職業衛生管理模式和方法,難以適應新形勢下的職業病防治工作,中、小企業無有效的職業衛生管理模式。

二是地方政府職業病監管不到位。一些地方政府對職業病防治工作重要性、緊迫性、艱巨性、長期性認識不足,片面強調經濟發展,落實職業病防治法律制度的態度不堅決、措施不力。

三是部門之間長效協同工作機制不完善。李濤說,中國職業衛生監管職能由衛生和勞動部門共同負責,存在嚴重的職能交叉問題。

四是職業病「底數」不清。目前職業病防治現狀如職業病發病、管理體制、法律法規落實等情況不清,職業病報告相對滯後,原因是兩項體制改革後出現報告責任機構混亂,例如監督與技術機構缺乏溝通與交流;資訊不暢、資訊不準,遲報、錯報、漏報加重;技術服務覆蓋面窄,監測資訊來源少;監測數據客觀性、代表性不強。

五是職業病危害監測數據難以反映實際情況。原因是收集的數據不是來自於主動監測,而是來源於服務性檢測;經濟效益較差,守法意識薄弱的用人單位沒有得到監測,難以反映實際,鄉鎮企業已成為職業衛生監測的空白區。

六是職業衛生服務供需矛盾突出。體制改革後,職業病防治機構建設受到衝擊。原職防機構大多一分為三,分別進入疾病控制、監督和綜合醫院,還有十一家職業病防治院 (所)獨立存在。

七是勞動用工管理和社會保障不完善。原因是農民工的流動性、臨時性、多變性,當前要著重解決農民工的用工管理和社會保障問題。

八是職業病關注重點與外國存在差距。例如,中國職業病目錄與外國職業病分類不同。

相關新聞
超市收銀員肌肉容易勞損
團體籲制訂收銀員職安守則
工作久站久坐 你累了嗎
中國名校畢業生讀研比例高 分析:與失業率高有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