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裡的冰點 中國貧困學生父母自殺頻繁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7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周慧盈北京特稿)景統仕是陝西省農民,三年前的夏天,因籌不出女兒第一年大學學雜費而自殺。今年剛入暑,貧困的山西省接連有兩名農民因同樣原因自盡身亡。在酷熱的夏季,因為無力負擔子女的學費,許多中國父母因此墜入冰點中。

景統仕的女兒三年前以高分考上東北師範大學。面對第一年約人民幣一萬元的學雜費,這名五十三歲、負債累累、再也借不到錢的榆林縣農民選擇喝農藥結束生命,臨死前告訴家人「我老了,什麼事都辦不成了。」

三年來,每逢大學入學考試放榜的七到九月間,中國各媒體「貧困父母為兒女學費而自殺」的新聞就沒間斷過。此間輿論以「大學通知書實為催命符」形容這種中國大陸特有的現象。

日前山西省又接連發生兩起學生家長繳不起學費而自殺的例子,中國教育部因此要求各校發放錄取通知書時要同時寄送「國家助學貸款指南」,嚴防催命符現象。

官方統計,中國國家助學貸款發放六年以來,累計貸款學生達兩百三十萬人,批准金額為人民幣一百九十億元。

但是根據北京「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統計,中國大陸目前約有六成大學新生湊不齊第一年學費。

另據非正式統計,中國大陸目前兩千萬大學在校生中,約百分之二十五為貧困生。

所謂貧困生,是指家庭年收入居於所在地的年均收入線以下。例如大陸西北一些地方年均收入為一千三百元,貧困生的家庭年收入就低於一千三百元。

各大學收費則依學校不同而有差異,約為每學年四千到八千元。

北京一名非政府組織人士說:「官方的助學貸款對貧困學生幫助有限,因為貸款是透過銀行,但銀行的門檻對貧困生來說太高了,除非是北大、清大、交大這種名牌大學,其他大學的學生要透過銀行借到錢並不容易。」

上世紀九零年代以前,中國大陸當然也有貧困的家庭,但據表示,卻鮮少聽說有人因為籌不出兒女學費而自殺。

相關人士表示:「過去不存在這個問題,因為大學的學費由國家負擔,貧困生上得起學。」

九零年代官方啟動教育改革,開始實施教育產業化政策,大學的數量增加了,學費也愈漲愈高。隨之而來的,是一樁樁曝光或沒有曝光的家長自殺案例。

高學費政策除了猶如催命符奪走許多家長的生命,也阻斷了更多貧困生的求學之路。據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統計,百分之十二點七的貧困生表示繳不起學費就不上大學。

貧困生上不起學,但據表示,中國各大學入學考試中,分數最高的學生往往來自貧困地區,例如福建北部、江西、湖北等省份。

相關人士說:「那是因為貧困地區的孩子知道考試是唯一的出路。」

為協助貧困生上大學,一些民間或半官方組織近年來開始向社會勸募,其中規模最大的為共青團轄下的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中國青基會)。

中國青基會海外合作中心項目主任楊培丹說,從一九九九年開始的「希望之星」到今年的「圓夢行動」,北京青基會與其他三十三家省級青基會,幫助了數以萬計的貧困孩子上大學。

也許是知名度漸漸打開,向青基會尋求協助的貧困生愈來愈多,楊培丹說:「近些年這個需求愈來愈大了。」

但對龐大貧困生的需求來說,青基會提供的幫助,只是杯水車薪。在學費與家庭收入差距懸殊的情況下,誰也無法說得準,「大學入學通知書實為催命符」現象何時能真正被終結。

相關新聞
【歲時禮俗】 浪漫的中國情人節—七夕
【命運的迷霧】命運的有無
中國文學史演義:蒲松齡孤憤寓聊齋
中國文學史演義:吳敬梓傲骨諷儒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