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他是如何走進哈佛的(二)

加籍華人、哈佛大學學生陳瀟男訪談錄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孫萍采寫)
問:再有一個問題,不知你怎麼看。很多中國的父母,帶著孩子來了加拿大以後,因為在中國是抓得很嚴的,學生之間的競爭也是很激烈的。到加拿大以後呢,學校基本上是不管你,不嚴抓的,而是你自己你能學到A就是A,B 就是B, 基本上起一種引導的作用,他不會抓得很緊。 你來加拿大後,從你的角度來講,在沒有人管的情況下,在鬆散的情況下,你是怎樣抓你的學習的?
  
答:這個問題問得很不錯。我真是覺得比較難回答這個問題。對我個人的想法,這自然不是那麼容易的問題。如果那麼容易,那個個都上哈佛了。
  
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應該尊重孩子的成長,看到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就不應該盲目的抓嚴,他們真的應該觀察,看每一步孩子怎麼樣,如果多和孩子溝通的話,就能知道孩子在哪個方面差,哪個方面好。這是很重要的。父母應先觀察好,我父母就觀察我,看我甚麼地方做的不好。
  
我的意思是說,像我這樣的背景,小學在國內,中一,中二移民來到北美後,上的是中三,高一,像我這樣的年齡,因為基礎教育不錯,就像你說的在國內抓得很緊,那是件好事。從那開始父母應該坐下來和孩子聊聊,啟發,鼓勵孩子對自己將來想一想,應該坐下來問問孩子:「孩子,今天我們到加拿大來了,你本身想幹甚麼?你有甚麼想法?你將來要學甚麼?你想要達到甚麼目標。」
  
孩子剛來不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我也不知道我當時對這個問題的答案。但父母可以和孩子說一說,讓孩子想一想對自己的責任,這點跟國內還是不一樣的。在國內,孩子教育有一特點,有一個模式,我按一個模式抓緊你。在國內,你要上重點大學,你要上重點高中,因為有一個模式,父母只能根據這個模式抓緊這一步。那都沒有問題。但是外國不一樣,那裏有很大的彈性,有很多你自己要發展的路。這個時候,做父母的,就應該坐下來跟自己的子女好好談談。例如,跟孩子談談,加拿大是這種情況,不知道你選甚麼?你是不是全考A,是想參加音樂,對體育有甚麼感想,要鼓勵孩子想一想。如果孩子有一個答案,最好不過了,父母就應該幫助孩子實現他們的理想。當然要正確引導,讓孩子知道甚麼是對,甚麼是錯。如果孩子還沒有具體想法,就鼓勵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多想,這個我覺得是跟國內不太一樣的,父母可以起到很關鍵的作用。
  
問:你父母是名牌大學畢業的嗎?
  
答:我父母不是名牌大學畢業的。我爸爸很聰明,媽媽很聰明,他們是大學畢業,但不是清華,北大,更不是牛津,劍橋。如果父母是名牌大學畢業,給孩子的教育,會有很大正面影響,但那不是必須的。(未完待續)(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藝人藍心湄最近到新加坡為她主持的「女人我最大」宣傳。在接受當地媒體專訪時,藍心湄透露,她最大的夢想就是由好友陶晶瑩寫劇本,她出資金,兩人攜手合作一齣精緻的電視劇。
  • 近年來德國與中國貿易逆差急速擴大,中國對有意進入國內市場的德國企業卻設置壁壘;德國經濟部次長蕭爾特在接受媒體專訪時,呼籲中國排除市場障礙,加強打擊仿冒。
  • 以色列內部安全部長狄希特在俄羅斯新聞時報今天刊出的專訪中指控,「以色列周遭的所有恐怖份子」都是使用俄製武器。
  • 黃東巨,江西省上饒市紀律檢查委員會監察室主任,任職期間,獲中紀委力捧,曾獲得最高榮譽“五一勞動勳章”,直到近期,還多次接受北京中央電視臺專訪,被稱為“腐敗分子剋星”。然而,這名“反腐英雄”卻于6月底突然“失蹤”。警方以電話通知其家人:黃東巨因吸毒、嫖妓被捕。負責查案的省公安廳拒絕向上饒市紀委透露情況,當局更是對外嚴密封鎖消息。
  • 【大紀元8月1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潘智義台北十一日電)台灣肥料公司董事長李金龍今天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因產油國可提供低價原料,除轉投資沙烏地阿拉伯朱肥公司計畫擴廠外,台肥正評估赴卡達設廠;近日更將應外貿協會之邀赴利比亞考察,希望降低原物料成本,提升投資獲利。
  • 中視最新八點檔「白色巨塔」十五日上檔,劇中兩位男主角言承旭和戴立忍今天接受自家主播沈春華專訪。其中,言承旭還獻出他的「主播處女秀」;緊張正經地唸完新聞稿後,得到沈春華的肯定,認為這是言承旭在演技之外的突破。專訪完整版十四日中視夜線新聞播出。
  • (自由亞洲電台記者張安安採訪報導)中國流亡海外的民運人士王有才在英國接受記者專訪表示:他對中國民主轉型保持樂觀態度,他並預估中國民主框架在十五到二十年間會大致成形。
  • 大學生,尤其是應屆畢業生,經常聽到的一條職業建議是「追隨你的興趣」。鼓舞士氣的演講、畢業演說和勵志書籍中都充斥著這條信息。受到喬布斯(Steve Jobs)、蓋茨(Bill Gates)和凱瑞(Jim Carrey)等有影響力的人物的鼓勵,我們情不自禁地想效仿他們。
  • 人們曾普遍認為,如果學生能找到適合他們的學習策略,他們的學習將更有效率,也更有效果。從20世紀80年代起,量身定製學習方式開始流行。亨尼(Honey)和蒙福特(Mumford)等理論家創建了調查問卷,來幫助成人學習者確定他們的學習類型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