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南部本土派 反對再西進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蘇永耀/台北報導〕經續會甫結束,開放兩岸經貿的政策蠢蠢欲動,民進黨昨天的中常會包括高雄縣長楊秋興、高雄市代理市長葉菊蘭均憂心將造成的負面衝擊。楊秋興甚至表示南部本土派反對再西進,否則「台灣可能成為中國的澎湖」。

中常會昨由行政院提出經續會報告,對各界的質疑,行政院長蘇貞昌明確說,任何國家針對某個特定國家投資超過七成,都是不正常的現象,更何況中國對台灣還充滿敵意,所以不會單方面解除四十%的投資限制。

針對報告內容,楊秋興首先表達對過度投資中國,將「對中南部引發後遺症」。他強調,經續會固然要凝聚共識,不過,政府應扮演「煞車」角色,而非一味開放;尤其直航後對中國傾斜,將使台灣成為中國的澎湖。

接續發言的葉菊蘭也語重心長說,蘇院長雖在行政院會有所說明,但她仍希望在中常會上發言「留下紀錄」。她說,如果沒有持續支持台灣優先的價值,而對中國過度投資,將使國內失業率更上升。

不過,中常委陳勝宏則提出不同看法,認為所謂的七成到中國投資,也有相當比例是在台外商以台灣為跳板到中國的投資。

對此總統府秘書長陳唐山反駁說,兩岸直航後才有這樣的問題。

黨主席游錫堃最後表示,眾所矚目的「解除對中國投資四十%上限」議題,這次經續會未將此列為共同意見,「我表示肯定」。並強調兩岸經貿須以台灣整體利益為優先考量。

蘇修路線 動搖綠營基本盤

記者蘇永耀/特稿

行政部門昨向民進黨中常會提出經續會報告,會中質疑聲不斷,尤其包括新系的高雄縣長楊秋興,與高雄市代理市長葉菊蘭等提出的警示,可看出所謂「蘇修路線」也將進一步衝擊民進黨在中南部的支持度。

陳水扁總統過去六年期間,對兩岸路線也是擺盪不明,先是揚棄過去的戒急用忍,提出「積極開放,有效管理」修正路線。之後台灣對中國的經貿投資不斷攀高,政府今年才改以「積極管理」希望暫時冷卻。

但蘇內閣上台又犯了戰術上的冒進政策,以為調整兩岸經貿,可以換得政治突圍的可能。然而,一廂情願的西進並不會獲得北京的善意,反而會讓中國聯合泛藍更施壓行政部門;果不其然,經續會後各項開放挑戰已接踵而至。

經續會的影響,不僅是對中政策的迴旋空間受到緊縮,連帶也撞擊到綠營的基本盤。經續會召開前民進黨黨中央曾希望行政院可先來報告,透過「黨政合議」機制劃出底線,就是避免在民進黨勢弱下,綠營出現更大裂痕。

外界形容的「蘇修路線」,頗有隱喻前蘇聯時代赫魯雪夫改變史達林時代的社會主義路線。

不過,論者看此不全然是經濟路線的差異,更多是權力鬥爭下的產物。眼前,作為後扁時代最具實權的綠營政治領袖,蘇揆更應扮演綠營長遠價值領導的角色,如過於考量短期績效,豈非重蹈扁的錯誤。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