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孫智麗做什麼像什麼 在學術產業界引騷動

人氣: 21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25日報導】2007台灣十大潛力人物|財經企管類得獎人(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二十五日電)孫智麗,她打破傳統智庫紀錄,以三十五歲年齡,在台灣經濟研究院推動成立「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在學術及產業界掀起一陣騷動。

走進台經院大樓,站在孫智麗的辦公室門外,「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主任」的門牌映入眼簾,許多人都在門打開後露出驚訝表情,因為她太年輕了,但和她談過話後,就會明白她年紀雖輕,但志向遠大。

五年七班的孫智麗,台大經濟研究所碩士的背景,通常走入學術研究,但她外向的個性卻不喜歡整天埋首在研究室中,因緣際會,正好台經院需要一位製藥與醫療器材產業發展策略研究員,這個機會開啟她投入台灣生技產業研究的大門。

工作一段時間後,孫智麗原本要爭取一個英國獎學金,卻沒想到在最後關頭失利,一度想放棄再深造念頭。令人意外的是,她的申請資料與研究計畫書被送到劍橋大學,且獲得學校一位資深教授支持與推薦,因此英國政府在一九九七年給予她Overseas Research Student award及Cambrige Overseas Trust獎學金,於是負笈他鄉繼續深造。

孫智麗的人生在兩年後再度出現另一個契機,她在一九九九年認識劍橋大學科學園區創始人之一的Matthew Bullock,跟她分享「創新系統」 如何運作及產權制度設計,激發她在生技產業發展的興趣。

回台灣後,剛好遇上政府大力發展生物科技產業。在二00三年,台經院成立「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這在國內傳統經濟智庫是一項創舉,傳統政治經濟學要「經世濟民」影響,她帶領十二人的產業研究中心,規模雖然不大,但做的事卻很有遠見,規劃也有相當影響力。

大學時代當過班代,但孫智麗自認不是領導型人物。曾參加過話劇社,那時候開始了解「做什麼就要像什麼」,現在台經院願意支持成立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並賦予她這個責任,當然要全力表現。

不到四十歲,孫智麗已籌辦過多次農業生技國際參展,長年主持大規模產業調查,進行國內生物科技人力供需研究等生技產業化相關計畫,年輕又擁有劍橋博士高學歷雙重優勢,孫智麗認為,雖然一個人不需高學歷也可對社會有貢獻,但博士文憑讓她有機會表現,不過大家的眼睛可是緊緊盯著妳會做出多少實質貢獻。她透露壓力大到甚至跑去學佛朗明哥舞,紓解壓力。

孫智麗表示,生老病死都與生物科技有關,產業化推動研究永無止境,或許聯結學術研究成果與產業技術需求、開創台灣經濟發展另一個契機,是一條漫長卻又複雜的路途,卻是台灣未來發展的重要新方向,當然不能放棄,必須全力以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