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生命力】余秀雄用畫作寫歷史

為了保存先人智慧與傳統文化,余秀雄走訪世界30國美術館取經,年逾半百開始進行鄉土文化的繪畫工作。童年的經歷在精準的構圖與豐富的油彩中一頁頁重現,過往一甲子的台灣常民生活面貌在畫框中永久保存。
文/卓心緣 照片提供/余秀雄
font print 人氣: 91
【字號】    
   標籤: tags:

有別於現代派畫家的抽象畫風,余秀雄畫筆下所呈現的世界是如此的真實,難怪有許多人說:「余先生的畫作能喚起年長者的回憶,因為那是他們生活的共同回憶,更是留給後代子孫有關台灣常民文化與生活智慧的最佳教材。」


余秀雄以系列畫作在講述過往的歷史。(林保羅/攝影)

52歲才開始畫畫的余秀雄,以保存台灣文化為職志,以自己的生命經歷為根基,靠著毅力和耐力,藉由畫筆,將自己腦海中所存的記憶,一幅幅呈現在世人面前。無師自通的余先生目前已創作近千幅畫作,畫作題材由鄉土農耕系列延伸至百工行業,畫風純樸詳實,真切反映了台灣人民60幾年來(包括日本治台時代),常民的生活型態變遷和歷史背景故事。他謙虛地說,由於自己書讀得不多,所以覺得只有用畫作才能讓人清楚明白他所要呈現的過往珍貴歷史記錄。


余秀雄畫風純樸詳實,真切反映了台灣人民60幾年來,常民的生活型態變遷。

曬穀場即畫紙

1940年出生於苗栗苑裡的余秀雄,家中務農,由於家境清寒,因此,從小就跟著父親在農閒時間到處打工幫忙貼補家用,也因為這樣半工半農的生活,造就了余秀雄堅毅的性格,更由於打工的經歷,培養他對空間、色彩和線條的敏感度。

余秀雄從小就非常喜歡畫畫,雖因家境清苦而沒有良好的美術教育環境,但家中偌大的曬穀場和牆壁卻成為余秀雄最大的畫紙;即使余秀雄常因「塗鴨大作」而被長輩責罰,但仍不放棄對畫畫的熱愛。


為了讓現代人更了解過去百工行業的辛苦和智慧,余秀雄決定以「磚瓦窯」系列近50幅畫作贊助明新科技大學在5~6月份的藝文展,目前正加緊趕工。(林保羅/攝影)

人生經歷是題材

隨著年紀漸長,勤勉肯學習的余秀雄很快的將打工時的經驗和知識化為自己創業的專業,年紀輕輕,不到30歲的他便離開家鄉北上在新竹縣竹東鎮定居,開始經營建材買賣的生意,經過20幾年的努力,余秀雄不但事業有成,更因為經營建材行的經歷,為自己多年以後畫畫創作的題材提供綿延不絕的靈感來源。

努力打拚了一輩子的余秀雄,一有空閒便經常思考自己的下半生應該如何做出對社會更有貢獻的事,讓自己的生活更有意義更精采,而不只是在泡茶聊天中度過。於是余秀雄又重新燃起那份潛藏在心中許久的繪畫熱情,同時希望自己能夠利用畫筆將超越一甲子的生命經歷,見證歷史的傳統文化留給後代子孫。

周遊30國美術觀摩

為了拓展自己的視野,因此偕同夫人在幾年內的時間裡,走訪世界各地近三十個國家參觀畫展和美術館,看到許多國家都致力於保存當地文化而深受感動,尤其是在參觀法國羅浮宮後更是深受震撼。終於在52歲那年下定決心開始拿起畫筆,靠美術畫作的方式來保存自己所經歷和認知的台灣文化及歷史,將自己腦海中的生活印象系列地畫下來。不論是農耕、伐木或是日人治台時的常民生活型態一一記錄,從此,余秀雄的身分從一位商人成為素人畫家。

刻畫先人智慧 保存文化

不同於其他素人畫家的畫作,余秀雄堅持他的畫作一定要建立在文化的基礎上,他覺得好的畫作,不是靠憑空想像而來,而是要將生命中的感動畫出來。由於近年科技日新月異,和中共的文化大革命對文化的摧毁,讓余秀雄心裡很著急,也很心痛,他深怕傳統文化和先人的智慧會消失殆盡,從此,他開始加倍努力,不斷地努力學習,努力創作。

或許是老一輩人的生命經驗豐富,也或許是老一輩人做事特別用心,否則怎麼能夠細膩地以油墨描繪出百工風華呢?其精密和詳實的程度,一點也不亞於電腦所畫的生產流程圖呢!余先生說:因為自己從小很窮,因此做過很多事,自己感受到先人的文化和智慧慢慢地在消失中,所以一定要將自己腦海中的歷史畫下來。

雖然余先生沒有機會接受正統學院派之藝術陶治,但可能是老天爺疼惜他那份努力保存傳統文化的心,也或許是過去工作打下的好基礎,余秀雄竟然無師自通,透過學習和觀摹名家畫作,經由不斷練習及向畫家請益,余先生的畫作慢慢受到重視,在開始作畫的近二十年時間裡,他的苦心和努力終究沒有白費,不但受邀展出十餘次個展及百餘次的聯展,成為台灣知名畫家,也是台灣歷史的見證人。

*****

構圖精確 以記錄歷史為使命

令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余先生僅靠自學研究和摸索及向畫家請益就可以畫出近千幅逼真詳實的畫作,而且每一幅畫作都可以說出當時的許多故事。余秀雄說:「我的作品大部分是畫我的過去,比如鄉下農民耕種的情形,或是一般人婚喪囍慶的生活、童養媳的生活過程、手工打鐵、榨油、製糖的過程和磚瓦窯的製作過程等等,這些事情都是我親眼見過,或是自己做的事,所以要畫出來並不困難,但是最困難的是在構圖的時候,有些畫作甚至要構思一兩年才有辦法下筆開始畫,因為我最注重的是要畫得很準確。」


余秀雄以開滿油桐花的背景來描述老一輩客家人迎親時的熱鬧和村民互相幫忙逗陣的樂趣。

余秀雄選擇以油墨畫出幾乎是寫實般的畫作,看在許多同好的眼裡,不免有許多人笑他,做如此辛苦又麻煩的工作還不如相機「咔擦」一聲來得又快又好呢!

然而余秀雄心中明白,現代的科技如此進步,因此,很多事情年輕人會做的很好,有了科技的幫忙,現代影像都會被完整地保留,然而已經過去的歷史還鮮明的留在自己的腦海中,將它用畫筆記錄下來,才是他最重要而且神聖的使命。


余秀雄以保存台灣文化為職志藉由畫筆,將自己腦海中所存的記憶呈現在世人面前。

余秀雄52歲退休後開始執畫筆寫歷史,為了保全所有記錄,余先生很少割愛自己的畫作,為此,家人不是很諒解,所以有時候為了省錢會購買較便宜的顏料上色。余秀雄說,在一次畫展中遇到了知名的旅法畫家李伯元先生,欣賞他的畫作之後,讚嘆余秀雄的畫作是真正的鄉土藝術創作,並告訴他,這些珍貴的歷史材料要保存上百年以上,所以一定要用最好的顏料上色;這位畫家還匯了一萬元新台幣贊助余秀雄買好的顏料。從此,余秀雄更加堅定自己保存台灣文化的信念,因為他覺得文化就是當地人民生活的記錄,所以一定要與當地人民有情感的互動,創作的藝術才會有價值。


2004年所畫的一幅「金鷄向全世界報年」,余秀雄堅持金鷄要站在台灣的土地上,他認為這樣金鷄才有根源,是台灣的金鷄向全世界報年。

*****

見證時代 體現百工風華

臨老才開始習畫的余秀雄,已逐漸在畫界嶄露頭角,但是他經常是謙虛地說:「其實,我的畫並不美,但是很有意義,不但體現了百工風華更見證了時代背景和歷史故事。」余先生以一幅「日本人強徵牛畜」的畫作為例,不但清楚表達了當時台灣人民生活的困苦無奈,同時也見證了一段真實發生的歷史。


余先生以一幅「日本人強徵牛畜」的畫作為例,不但清楚表達了當時台灣人民生活的困苦無奈,同時也見證了一段真實發生的歷史。

余先生又為我們介紹「水力水車」、「牛力水車」及「農耕」、「甘蔗」、「伐木」、「茶」和「磚瓦窯」系列的畫作,來表達我們的祖先是如何在沒有資源的情況下,用智慧解決生活上遇到的困難。余秀雄說,那個年代雖然一切很辛苦,但是大家都很知足也很感恩,反觀今日的年輕人物質生活富裕,一切得來太容易,對長輩、文化的尊重及道德的堅持卻不如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余秀雄感嘆地說,這些歷史畫面再不畫下來,深怕以後就不會有人記得過往的歷史。


余秀雄畫作–甘蔗系列之一。


甘蔗系列—柴油五分車拉糖蔗。


伐木系列—拉木馬。


伐木系列—倒木拾材。

為了讓現代人更了解過去百工行業的辛苦和智慧,余秀雄決定以「磚瓦窯」系列近50幅畫作贊助明新科技大學在5~6月份的藝文展,讓大家了解過去造磚必須靠從牛力採土、煉土、成型、曬磚到進窯燒磚的整個過程,甚至連各種窯的外形及內部空間結構都精確詳實的表達,讓觀賞畫作的人一目了然就可以知道一物之所成,需秏費多少的人力和物力,「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真是一點都沒錯。


「磚瓦窯」系列—磚胚雨天蓋棚具。

採訪接近尾聲,欣賞了許多余先生的畫作,聽他說了許多故事,心中很受感動,由於自己對傳統文物的喜愛,常會找尋許多相關文章參考,然而許多事情畢竟不曾親身經歷,只能靠文獻中的文字描述,但卻無法真正體會實際的意境和感受當時的典故。欣賞余先生的畫和傳統建築技藝,發現他將過去一甲子的常民文化和客家文化完整而且真實地呈現,不但是歷史的見證,更是青少年文化教育的好題材,同時也是文史工作者的瑰寶。@*(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