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工程會︰漸進式改造中正紀念堂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邱燕玲/台北報導〕負責主導中正紀念堂改造計畫的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吳澤成昨受訪表示,政府對中正紀念堂採「漸進式」改造,未來主建築會保存,蔣介石銅像也會留下,但要納入更豐富多元的民主元素,至於「大中至正」牌樓是否保留,會一併做整體考量。

拆牆 會依法向北市府申請

另外,對於台北市政府指擅自拆除中正紀念堂圍牆將予以罰款,吳澤成說,未來若真規劃拆除圍牆,會依法向台北市政府提出申請,一切依照法定程序走,但若屆時北市府還是不同意,也應提出他們的理由。

改造時程表 本週四前提出

吳澤成指出,他預計在本週四前提出中正紀念堂改造計畫的時程表;在外部空間規劃上,目前初步決定不會動到主建築,「暫時不動爭議」,採漸進式改造,至於「大中至正」牌樓要保存或拆除,會邀建築、歷史等專家共同研究討論,做整體的規劃。

對主建築裡頭的蔣中正銅像,吳澤成說明,這部分屬軟體改造,未來展示紀念文物時會做整體考量,朝多元方式呈現,不會只是單一層面,台灣民主化過程有很豐富多元的文物,不是只有蔣介石銅像。

吳澤成強調,過去威權時代或許會有強人概念,但走向民主化會面臨轉型,因此空間改造愈來愈開放,是時勢所趨。

政院高層也說,中正紀念堂的改造有些會拆除、有些會保留,有些則要重置,一切都要做整體規劃。

拆牆考量公眾 跳脫藍綠對決

記者鄒景雯/特稿

中正廟的圍牆最近吹皺一池春水,拆牆的一方以去蔣、轉型正義為訴求,漫天揮斧;護牆的一方,以政治事件自限,揚言廟在牆在,依法究辦;藍綠一陣口水廝殺、震天價響之際,沒有顏色的廣大公民意識與權益反而消失不見了。

其實,中正紀念堂的改名與除去藩籬,最該關心的是當地方圓周邊數百公尺的市民,試想,一個原本在心理層面免不了陵墓陰影,親近其草坪必須沿牆繞行尋四門而入的帝王建築,倘若有一天,大家從任何一個所在地都能直行而進,將之視為是自己的前庭院、後花園,生活空間的一部分,這是多麼美好的圖像!不要說抽象的居住品質問題,最實質的地價房價恐怕都要連翻好幾番。

若要獲得更多民意支持與公平討論的機會,綠營有許多細膩的做法應該做,例如,把不再被圍牆綑綁的民主紀念館設計圖公布出來,讓所有公民來品評什麼是較佳的首都印象,又如,好好的做個民意調查,讓數字來代替政客們說話,或者,舉辦公聽會導引專業的意見納入,使這道牆怎麼拆的議題成為民眾論壇,大家都有思考建造家園的發言權,而不是由台北市政府憑著一紙審核權就可行政獨斷。

扁政府在優先順序上沒有把上述起碼的準備擺在前面,當然有些是一貫的行事風格,先做了再說;其次也有選舉文宣操作的目的,想要帶領議題風騷,說穿了就是「務虛」;最後則是誘敵入甕的策略,因為藍營中沒有腦袋的政客,如果氣急攻心、強烈反撲,正好中了擁抱蔣介石的計,則社會形象絕對不會好到哪裡去。

結果,沒想到郝市長還真是「大頭呆」,居然好生生的當場就掉進陷阱,積極配合演出圍牆保衛戰,雙方一來一往、立場動員一番,不又是過去一連串政治對抗的翻版?

問題是,中正廟的拆牆討論不是始於今日,過去民間團體的呼籲推動,陳市府、甚至馬市府的思考,所在都有,是一件不折不扣的公共政策議題,其背後或許有多元的意涵,但應健康的當成豐富的背景,而不是予以複雜致治絲益棼。

台灣要跳脫對峙、走出新局,可以從中正廟這個案例開始。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