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家六子女讀哈佛康奈爾等名校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文華綜合報導) 浙江瑞安市的蔡笑晚一家六個孩子:長子蔡天文,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畢業,現為賓夕法尼亞大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之一;次子蔡天武,14歲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25歲獲得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博士學位,現為美國高盛公司副總裁;三子蔡天師,北京外國語學院畢業,曾被美國聖約翰大學錄取;四子蔡天潤,華西醫科大學畢業,曾被美國阿肯色州立大學錄取為博士生;五子蔡天君,中國科技大學碩士;六女蔡天西,18歲成為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生,28歲擔任哈佛大學最年輕的副教授。

中國青年報最近報導了蔡家人才輩出的故事。今年66歲的父親蔡笑晚為了分享自己成功教育子女的心得,最近出版了新書《我的事業是父親》,在大陸引起家長們的熱捧。

黑五類多生孩子 讓後代圓自己的成材夢

蔡笑晚的父親曾擔任國民黨的法醫,於是不管他多麼努力的學習工作,成功對他來說都遙不可及,於是蔡笑晚把自己的夢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從1967年到1977年的10年之間,蔡笑晚和妻子共生育了六個孩子,五男一女。

長子一出生,蔡笑晚就開始對他進行早期教育。與眾不同的是,他教孩子的不是認字說話,而是數學。兒子還在襁褓中的時候,蔡笑晚就用手指在他的下巴上劃一下,嘴裡念「一」,或是拍著他的小手有節奏地數數。八個多月時,老大蔡天文就能按順序念出一至五,一歲多就能認識一至十的阿拉伯數字,然後是中文數字和大寫數字。

「一般的家長只從一教到十,但我一直教他們念到千位數,讓他們對大數字也很熟悉。等到他們會寫的時候再教加減乘除法,因為有了大數字的基礎,多位數的運算就便利一些了。」

立志教育,把《荷馬史詩》寫進家訓

孩子們一過三歲,蔡笑晚的育才策略裡又增加了一項立志教育。他堅信「從小立大志的孩子,不會滿足於現狀,取得成績後,還有更上一層樓的決心和氣魄」。

蔡笑晚在家裏牆壁上貼滿了愛因斯坦、居里夫人、牛頓等科學家的畫像,一有空兒就給孩子們講這些科學家的故事。每天清晨,他在樓下拉起二胡,孩子們就開始陸陸續續地起床。接著他又打開廣播,調到播放英語和日語節目的頻道。孩子們每天聽,漸漸對外語產生了興趣。等到夜幕降臨後,全家人圍坐在燈下,蔡笑晚看物理專業書,孩子們讀課本,成為雷打不動的習慣。在蔡笑晚一手營造的氛圍熏陶下,小女兒四歲就告訴爸爸她要當中國的居里夫人。

旅行是很好的勵志手段

「我始終認為偉大的情懷和廣闊的胸襟不是通過簡單的說 就能培養出來的,必須讓美和偉大的外景、崇高的意境結合在一起才能感化出來。」早在1970年代,蔡笑晚就帶 全家、背 背囊、以最省錢的方式遊遍北京、天津、東北三省等地,「我們用最節省的方法,大部份靠走。孩子們也就10歲左右,兩個人抬一個包,我們大人一人背一個。每到一個景點,我就給孩子們講解有關的歷史故事,引發他們的興趣和想像。」

培養自學能力闖天地

「真正做學問的人,他的能力和才華絕不僅僅是老師能夠 他的,必須通過自學才能接觸到更廣闊的世界。」蔡笑晚指出,子女在通過早期 育和立志 育而奠定了人生發展基礎後,就需培養其自學能力。

這主要通過三種方法,首先,觀看孩子早前打下的基礎是否紮實;其次,留心孩子對新事物的興趣;最後是瞭解孩子對目標是否有強烈的追求慾。他在 子女功課時,不會每課來講而是告訴他們那些部份重要,要先學、那些次要等。

在他的指導下,六個孩子都有很強的自學能力,都先後跳級。為了讓孩子的才幹得以發揮,蔡笑晚不惜多次讓孩子轉學,從小學到博士,大兒子共讀過11所學校。


《我的事業是父親》封面。互聯網

把教育孩子當成事業

蔡笑晚堅信,把孩子培養成材是天下每位父母最要緊的人生事業。為教育好孩子,父母必須擺放足夠的時間陪伴子女、與他們一起成長。「孩子們無論遇到甚麼問題都會跟我溝通,這得歸功於早期 育,早期溝通得好就不會存在隔閡。」

蔡笑晚一直堅持寫日記,幾乎篇篇都與孩子的成長教育有關。他還給每個孩子從小建立了檔案,將成績單、錄取通知書、獎狀、學習筆記、好作文,還有親子通信都收集起來。蔡笑晚經常會拿出來看看,對比孩子們的成績變化,並且通過信件把握他們的心態變化。

去年年底,三個兒子從美國募集到100萬元資金,以蔡笑晚的名義在瑞安設立了「蔡笑晚獎學助學基金」。從今年起,每年7月,「蔡笑晚獎學助學基金」將拿出5萬元人民幣獎勵當地的優秀高考生和品學兼優的貧困生。

蔡笑晚教子心得

【五主動】:孩子在3歲內,父母主動開發其智力,尤其數學思維;孩子5歲時,父母主動令其盡早上學讀書;發現孩子智力超常,要主動幫孩子跳級;主動為孩子創造沒有壓力的外在環境;主動告訴孩子,考上大學是求學的開始,及早準備考研或留學。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美國的亞裔家庭多半重視子女教育,亞裔學生進入美國知名大學的比例和美國亞裔人口的比例相較,的確相對的高出許多。加州的九所州立大學就有百分之三十七的學生是亞裔。
  • (亞洲時報記者凡心1月25日撰文)中國政府對教育投入的不足,使得個人和家庭近年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大幅增加,很大程度上已經幹擾和影響了居民的正常生活。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近日完成的《報告》顯示,在18年時間裏,中國大學學費漲了約25倍,子女教育費用超過了養老和住房,在居民總消費中排在了第一位。必須正視的是,當今中國政府對教育經費投入的不足和學費的狂漲使得成千上萬的窮孩子拒於高校大門之外,以往讀大學能夠光宗耀祖的榮耀,無奈何今日成了眾多窮父母的「毒藥」。
  • 【大紀元3月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倪國炎金門六日電)針對離島地區軍中編制內聘僱人員地域加給不足額發給,暨停發子女教育補助費,待遇遠不如同為離島地區公教單位編制內的工友、技工待遇,金門離島選出立法委員吳成典今天提案為軍中聘僱人員爭權益,建請行政院能一體看待,依規定同意核給。
  • 【大紀元4月1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田裕斌台北十五日電)在少子化的趨勢下,現代父母無不希望小孩健康與接受良好的教育,因此愈來愈高的醫療及教育支出是不得不正視的課題,富邦人壽建議,「醫療養老保險」除了兼顧子女壽險及住院醫療保障外,也可儲蓄子女教育經費,輕鬆規劃所須的醫療及教育兩大經費。
  • (大紀元記者季媛洛杉磯報導) 加州眾議員夏樂柏(Bob Huff) 4月27日在工業市亞太棕櫚酒店舉行記者會﹐介紹推動加州眾議院AB207號和AB304號法案的進展情況。這兩項法案與華裔子女教育問題關係重大﹐AB207號法案關係「學區自由選擇權」﹐AB304號法案則與中文學校有關﹐他希望家長們能予以關注。
  • 最近與好幾位朋友交流子女教育問題,過新年酒桌上的話題於我多半也是這些,有的問怎麼改變孩子的學習習慣,有的問怎麼使孩子變得愛交往,有的問要不要給孩子買電腦,有的問怎麼幫助孩子選擇未來的專業,問題不少。下來思考,覺得這些問題基本上屬於常見問題,雖然有的也已經很難解決,但如果從早期教育開始處置妥當,如果家境不屬於貧困階層,事情就兩樣了。這些問題或者屬於本不該出現的問題,或者屬於可以有所補救、改善因而並非特別難對待的問題。
  • 許多華人移民離開故土遠赴加拿大,有的是為了自己的職業發展,但更多的父母卻是為了孩子,希望給孩子提供一個更高的發展平臺。
  • 美國佛州一位母親說,作為家長,她的職責就是做孩子的「啦啦隊長」,並拒絕成為他們的朋友或「直升機父母」,否則你將培養不出有韌性的孩子。
  • 漫無目的的育兒,是一件非常慌亂的事。有了孩子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替孩子準備什麼食物?找什麼學校?玩什麼運動?如果父母心無定性,總是猶豫不決或朝令夕改,家庭就會陷入各種混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