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最in的校園 自己發電

人氣: 19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8月1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逸民、陳賢義、黃文鍠、劉禹慶、王榮祥、李開菊、羅欣貞/專題報導)

全球暖化嚴重,油電節節高升,有些學校已向下扎根,帶頭發動節能措施,以風力、太陽能發電,水資源循環水再利用推廣綠色能源、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除了減少水、電費外,也藉此教育下一代保護地球觀念。

●風力發電:

雙春國小 日產千瓦電

位處八掌溪出海口南岸的台南縣雙春國小,四年前引入一座美式風車,利用海邊的強風,汲取校園回收水的生態池內水,再轉為校園灌溉用水。今年再以「永續綠校園」計畫向教育部爭取經費,發展風力發電,三葉式風車一天可產生一千瓦的電能,是校園生態池幫浦的主要電力供應來源。

台東新興國小與廠商合作,發展風力與太陽能發電,在學校內設置三座風車及四十餘片太陽能板,每日約可儲存近十個小時的用電量;高雄市加昌國小則在樓頂架設風力發電機,供應景觀生態池的五彩投射燈之用電。

●太陽能發電:

安順國小 月省電費兩千元

台南縣佳里鎮子龍國小兩年前引入小型太陽能光電系統,架設在教室頂樓,每年約可發電六千二百度左右,可省下電費約一萬三千元。

台南市安南區安順國小,則在學校行政大樓屋頂,架設了五十塊太陽能板,平均每月可產出近八百五十度的電量,在晚間提供路燈、時鐘、地燈,以及生態池照明使用,多餘的電力則回供市電系統,校長黃俊榮表示,每月可省下兩千元的電費,達到能源再生目的。

澎湖馬公市文光國小也在校園步道區、籃球場及室外活動空間,普設太陽能電板燈泡,日間吸收太陽能光線,晚間大放光明;高雄市左營國小在校內教育大樓頂設置「太陽能發電系統」,平時白天所收集到的電力供應學校夜間照明,一年可省下六萬多元的電費。

●空中能源村:

彭厝國小 圖書館不再漏水

屏東彭厝國小今年初將嚴重漏水的圖書館頂樓,改造成「空中能源村」,地面舖上防水層、草皮,讓下方的圖書館室內溫度降低六、七度,學生看書不再汗如雨下,達到省電效果。

能源村還有教學教材,包括風車帶動發電機、讓收音機播音及風扇轉動的腳踏車、以及太陽能板蓄電為電燈發光,小型水瀑帶動水車充電等,集人力、風力、太陽能、水力發電為一體,成為節能教育的實驗室。

屏東後庄國小教學大樓二樓頂則有「太陽能光電體驗區」,搭配自然科教室的「生態能源研討展示區」,學生可以透過太陽能板、太陽能車、人力發電腳踏車,觀察與體驗能源得之不易。

●水撲滿 :

台南市億載國小有套「中水回收系統」,學校興建之初,在將近三萬平方公尺的校園下,設計一整塊可容納四千六百八十八立方公尺的雨水儲存槽,除了洗滌用水外,全部由此處供應。

全校所有屋頂都做成高斜面,方便雨水流入設置在四周的集水管,然後進入有「水撲滿」之稱的雨水貯集槽,透過馬達抽到頂樓的水塔,經過乳化器、臭氧設備殺菌後,提供校園景觀噴灑、生態水池巡迴,以及廁所沖洗用水。

億載國小總務主任洪榮進指出,貯集槽儲滿水,可提供學校三到四天的用水量;校方也將整個回收過程列入教學課程,水資源回收不是遙不可及的理論,而是與生活結合的教育。

屏東後庄國小也有個「水撲滿」,校長潘明福說,學校利用廚房屋頂防水防漏工程搭建出「斜屋頂」,將流下的雨水導入約六公噸的蓄水池,用來補充生態池水等之用;高雄市加昌國小樓頂也放置水撲滿。

●綠建築:

剛完成新建校舍的高雄縣前峰國中,則導入「綠建築」概念,在校舍屋頂加了活動百葉窗,窗戶一開就能導入自然風,除了減少屋頂曝曬過熱,還可間接減少電扇使用頻率;屏東後庄國小也在二樓教室外設遮陽廊道,利用南方松木條為教室遮住下午陽光,減少風扇使用量。


台南安順國小利用五十塊太陽能板,建構節能校園,平均每個月可省下兩千元電費。//自由時報

高雄左營國小設置的大型太陽能發電系統,經常成為友校參訪的焦點。//自由時報

高縣前峰國中新校舍頂樓增加活動百葉窗設計,強化通風效果。 //自由時報

南市億載國小建校之初,就規劃儲水槽,容納雨水。 //自由時報

屏東彭厝國小能源村除了降低下方圖書館室溫,還能體驗人力等發電方式。//自由時報

馬公文光國小在校園步道上,普設這種太陽能光板燈,白天吸聚了陽光,晚間可自然發光。//自由時報


美國西部風車也在校園裡出現。//自由時報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