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卜蜂柳志誠:強化品牌紮根通路 食品業利基

人氣: 59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8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四日電)台灣卜蜂資深執行副總裁柳志誠表示,卜蜂的飼料、肉雞、加工食品一條龍經營模式已逐漸站穩腳步,除了持續更新設備,提升技術外,未來將積極強化品牌與通路行銷的紮根,為整體營運成長增添動能,期望達成一年比一年好,逐年成長的目標。

卜蜂從原料、飼養、屠宰、食品加工到餐飲,由上游到下游覆蓋完整價值鏈,以一貫化的作業確保產品品質,再輔以技術、行銷、優質人才等,期望能打造卜蜂成為世界廚房。

柳志誠表示,目前集團已有約20%產量用於集團加工食品,對產銷調節具有一定作用,在一條龍架構逐步站穩腳步後,未來將朝品牌與通路行銷紮根,希望藉由行銷網路的串連,縮短工廠至終端消費市場間的「銷售距離」,同時擴大銷售品項,預期可為下階段成長帶來新動能。

柳志誠是卜蜂集團海外種子部隊的一員,多年前與董事長鄭武樾前往土耳其開彊闢土,如今土耳其肉雞飼料產量已達當地第一,之後歷經泰國、中國、美國、西班牙、葡萄牙等地,1年前回到台灣,負責南投廠產銷供應鏈改造,為了達到「台灣第一」的使命,柳志誠親自進駐南投廠督軍。

柳志誠表示,食品業是相當成熟的產業,儘管有人認為傳統產業前景通常「成長有限」,但他卻認為成熟市場就像滿池子都是魚,商機猶如過江之鯽,就看你能撈到多少。反觀新創產業,在撈魚之前還得先把魚養大,傳統產業其實是幸福的,傳統產業也可以用科技方法經營,市場就在那裡,看你能拿到多少。

柳志誠形容,所有的經銷商都像是敏銳度極高的老鷹,工廠價格訂定及產品組合變得非常關鍵,每天精算最佳產品組合、掌握市場行情訂出最適價格,成為獲利關鍵。

柳志誠說,就白肉雞市場而言,沒有賣不完的肉,宰多少就有辦法賣多少,只是賣價如果低於成本,跟缺肉沒有兩樣,如何計算出利潤最大的產出量是一大學問。

自從2000年台灣加入WTO、開放國外肉品進口後,卜蜂過去6年都是飼料賺錢、肉品虧錢,去年下半年改採利潤中心制之後,今年上半年本業獲利已超越大成。卜蜂在確保利潤後,接下來將朝向畜養規模提升,目標是成為國內最大的白肉雞畜養業者。

柳志誠指出,這個市場的產、銷供應鏈太長,毛利率也非常微薄,需要靠規模經濟創造獲利,只要一個環節沒有管理好,很容易就賠錢,這個行業賺的是「管理財」,因此,產銷作業流程改善,及完善系統化管理機制的建立,是卜蜂面對強敵環伺下還能逆勢成長的主因。

另外,今年在原料採購成本上有相當優勢,透過集團全球性國際商品採購資訊網連線系統的運作,發揮原物料的採購利基,可在全世界23個國家,就近採購最優質及最低成本的大宗原物料,供應各地區工廠所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