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大陸台商商業糾紛投訴呈上升趨勢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5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湯惠雲2007年9月4日台北報導)最近台灣新光三越與北京華聯集團爆發投資糾紛,引起台灣社會關注。台灣海基會發言人表示,今年1月至8月已經接獲201件大陸台商投訴案,而且投訴案件有上升趨勢,海基會呼籲兩岸官方單位應該儘快恢復討論台商投資保障協議。湯惠雲從台北聯線報導。

主持人:湯惠芸,你好!針對最近台灣新光三越與北京華聯集團爆發投資糾紛,台灣海基會表示,近年接獲大陸台商投訴案件有上升趨勢,請你講一下近年大陸台商向海基會投訴的個案數字。

湯惠云:海基會副秘書長張樹棣接受記者訪問表示,今年1月至8月已經接獲201件大陸台商投訴案,當中大多數是屬於人身安全的問題,另有29宗個案是涉及財產及法律權益的爭議。張樹棣說,由2002年起,大陸台商權益受損的投訴案件數量逐年增加,由2002年的135件增加到去年的290件。

主持人:海基會認為大陸台商投訴個案增加的主要原因以及解決方法是甚麼?

湯惠云:海基會副秘書長張樹棣對記者表示,可能是由於台商到大陸投資之前並未充分瞭解大陸的相關法令以及投資風險,以致到大陸投資之後才發現很多經營困難。張樹棣說,海基會兩年前成立台商服務中心,有40位財經法律顧問向台商提供大陸經營環境的相關資訊。張樹棣並呼籲大陸海協會應該儘快恢復與海基會討論台商投資保障協議。

張樹棣說:“新光三越的事件看起來是一個個案,實際上也代表相當多的台商在大陸經營,只是規模沒有那麼大,但是經營都會遇到的困難。這個部份相信如果能夠透過正式的管道,當然海基會與海協會是一個雙方政府所認可而且可以授權正式的管道,如果透過這個管道進行協商對問題的解決一定會有非常正面的幫助。”

主持人:一些大陸台商實際上遇到的投資糾紛是怎樣?

湯惠云:大陸台商陳彬接受記者訪問表示,他在大陸經商曾經遇到兩次經營糾紛,令他損失超過30萬美元。其中一次是1999年他在上海經營的不銹鋼工廠,被台商合夥人勾結大陸會計人員造假賬,將他的股份併吞。

陳彬說:“我要找律師去控告合夥人,結果當地律師研判我要控告的主要對象,包括台商以及中方的會計、財務業務人員,律師對我說不要告了,因為主體是台商是合夥人,他的身份是最高,董事長與總經理造假賬。律師說告不了,因為法院不會立案也立不了案,勸我不要浪費金錢。”

主持人:台灣電機電子公會8月底公佈的大陸投資風險調查也有針對台商在大陸遇到的經營糾紛,結果是怎樣?

湯惠云:根據台灣電電公會去年的大陸投資風險調查顯示,台商在大陸遇到的經貿糾紛有1千142件,今年的調查大幅增加到3千316件,增長率高達190%。

主持人:大陸台商遇到經營糾紛多數會如何解決?

湯惠云:身兼海峽兩岸商務協調會常務委員的台灣會計師張聰德接受記者訪問表示,一般台商會向當地的台辦申訴,或者回到台灣向海基會尋求協助。張聰德說,大部份台商遇到經營困難都不會向大陸法院申訴,主要是認為法院的判決不一定公平,反而透過關係更容易解決經營糾紛。

張聰德說:“人脈的關係,包括稅務也好、海關也好,或者一些公安,這方面反正有了關係,到時候遇到情況的話才會找到處理的管道。”

主持人:大陸台商認為近年經貿糾紛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甚麼?

湯惠云:在大陸工作的台灣會計師張聰德對記者表示,近年大陸經貿政策不斷改變,對台商的優惠逐漸減少,隨著經營環境的變化,很多台商的利潤大幅減少,經營困難越來越多。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