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彥玲:看見台灣新希望

陳彥玲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月17日訊】台灣的傳播事業因為有線電視的加入而呈現百家爭鳴的局面,但其對社會起到的作用為何?從教育部發布的媒體素養白皮書裡即清楚明白:「電視興起的過去這40年,媒體已經成為國內青少年和兒童的第2個教育課程,甚至直逼『學校』,有取而代之成為第一個教育體制的可能。」

再檢視各電視台的時間表,播報新聞的時間總與國人的生活作息緊密結合,那就是三餐外加消夜時間。許多人甚或全家大小,已然習慣「吃飯配新聞」的生活模式,換句話說,電視新聞除了提供民眾一種「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的臨場管道外,播出時間的安排與無所不包的內容,也以潛移默化的方式成為觀眾的生活指導者。這時「新聞」所呈現的訊息,除了呈現該電視台的建台精神與宗旨外,還成為主導民眾認知方向的舵手。

然而,電視新聞的團隊往往以「主播」最受矚目。整節新聞的播出,「主播」出現的時間比例最多,對「主播」專業的要求,也絕非只要外表上相、發音標準,照稿唸唸而已。從先為線上記者跑回來的新聞做配音的後製作工作、整理當日的新聞,並要在有限的時間對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做深入而完整的了解、召開編審會議、針對當日新聞內容、新聞走向等等相關細節作確定。在主播稿陸續完成後,就要開始順稿,讓自己進入狀況。並開始打造呈現給觀眾的整體造型,直至播報新聞。因此主播的角色如同民眾與整個社會、整個世界,甚或整個世紀連結的主橋樑,由不同電視台可以互相交換新聞,但卻不可能交換主播的事實,也可看出其重要性。

新唐人亞太電視台在台灣的電視史上首創了產官學的合作案,與世新大學傳播管理系共同主辦了「2008年第一屆校園主播選拔賽」。從企劃到執行皆由學生實際操作,並由亞太台的工作人員支援電視技術的軟硬設施。這種合作的模式在在考驗著雙方的協調、對理念的堅持與為教育奉獻的熱誠。綜觀新唐人亞太台的新聞以精鍊確實、公正客觀,尤以不畏權威、揭露中國真相的勇氣和注重國際視野的大格局,受到世人的矚目;新聞評論節目製播嚴謹,不以挑起社會紛爭為目的,而以溝通不同意見為宗旨,在當前台灣社會確實樹立評論節目的良好典範。而此次選拔的過程中,參賽者的表現確實可圈可點,從各式語言的能力到個人價值觀的考驗、從表達方式到服裝儀容的打點,確實多彩繽紛。來自超過40所大專院校、近200名參賽者的盛況看來,這個校園主播選拔賽已點燃了大學校園新文化的聖火。

我們期待新唐人亞太台其自我期許為一個善盡媒體社會責任、堅持正道、致力於創造充滿善念的和諧社會的立台精神,能引領這些即將成為社會新鮮人的大學生成為時下年輕學子專業、創意、正義和關懷的典範,也將在台灣形成一股年輕旺盛的善力量,台灣的新希望已然展現。◇(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新竹警方熱心付出  獲頒感謝狀
暑假要給孩子什麼?
讓小學新生快樂上學
送給老師教師節的珍貴禮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