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一匡天下

一斗
font print 人氣: 17
【字號】    
   標籤: tags:

陸績是三國時代吳郡人。

陸績六歲的時候,陸績去九江拜見袁術。袁術給他橘子吃,陸績在懷裡裝了三枚,走時一行禮,橘子掉了出來。袁術說:「陸郎作客還拿人家的橘子嗎?」陸績說:「回去獻給母親。」

孫策在江東時,奉張昭、張紘、秦松為上賓,在一起討論局勢,認為四海未定,須當用武力平息。陸績年少,坐在最後一個座位上,遠遠的說:「從前管仲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不用兵車。孔子說:『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今天人們不思道德懷取之術,而只是一味尚武,陸績雖然年輕不懂事,私下不安。」

江東虞翻和荊州龐統都是名士,年齡比他大出許多,但都和他友善。

「一匡天下」這個成語最早出自《論語》,「匡」指糾正,就是使天下的一切事得以糾正。

(出自《三國誌•陸績》)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公元前341年,魏國太子申、龐涓出兵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齊國派田忌、孫臏帶兵前去解圍。齊軍沒有直接奔赴韓國,而是揮師魏都大梁。太子申和龐涓回撤,迎擊齊軍。齊軍佯裝怯戰,掉頭東撤。
  • 孔子去拜見齊景公,景公要把廩丘(地名)送給孔子,孔子推辭不接受。
  • 貞元三年,十六歲的白居易從江南來到京都長安。帶著自己的詩稿去拜會名士顧況。顧況看到詩稿上「居易」的名字,開玩笑說:「長安米貴,居住不容易啊。」

  • 「空谷足音」 指在寂靜的山谷裡聽到腳步聲。比喻極難得到音信、言論或來訪。
  • 管仲曰: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1),分財利多自與(2),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3)鮑叔謀事(4)而更窮困(5),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 (6)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7)逐於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8),知我不遭時(9)也。吾嘗三戰三走(10),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 糾(11)敗,召忽(12)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史記•管晏列傳》)

  • 在我們日常使用的成語,有許多是來源於佛教經典和故事,像「四大皆空」、「返視內照」、「頑石點頭」、「盲人摸象」,等等。成語「想入非非」俗稱為不切實際的胡思亂想。此語出於佛經中的「非想非非想天」或「非想非非想處」。
  • 陽貨是魯國的權臣,把持了魯國的朝政。陽貨想讓孔子來見自己,孔子不去見他。於是給孔子送來一隻烤乳豬。孔子等他不在家的時候去拜訪他,不想在半路遇到了陽貨。
  • 唐僧四人西去取經,路過通天河陳家莊。陳清和陳澄兩位老人正在為自己的孩子做預修亡齋(給還沒去世的人作的法事)。
  • 明朝吳門(明朝興起的一個畫派)有一個畫工,喜歡畫呂祖(呂洞賓,道家五祖之一),常常心想神往,希望能見上一面,虔誠在心,這個念頭時時不能揮去。
  • 人人都知「女大十八變」這一成語,可是知道這個典故來歷的人大概屈指可數。人們也萬萬想不到它還與龍女成佛有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