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郁棠:創新不需要追求高科技

羅郁棠

人氣 6

【大紀元10月2日訊】這是一個變化快速,新科技層出不窮的年代,為了追趕上變化的速度,許多企業組織不斷嘗試新科技,希望更快更有效的進行創新。許多人都認為創新必須仰賴高科技,但這其實大錯特錯;已故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在其花費40年精力創作的《創新與創業精神》一書中,說明創新的七大來源,而科技是被他列在最後的第七項。

其實很多創新與科技無關,而與我們心中僵固的觀念有關;通常跳脫框框,就會產生新的洞見。杜拉克認為20世紀最偉大的創新來自一位賣農耕機器的人—麥考密克(Cyrus McCormick)。當農夫購買使用他賣的這種農耕機器後,就可以提升產能,獲得更多利潤,但是一般農夫都很窮,買不起這種機器。當時市面上就有很多不同款式的機器,但無論農民怎麼想要,都買不起。後來麥考密克靜下來思索,想道:「如果」農夫有錢的話,那就買得起了。

麥考密克認為農夫現在沒錢,所以買不起機器。後來他思考:用了這個機器之後會有錢,那麼「如果」以後的錢能搬到現在來用,那農夫就買得起了。結果他就找銀行商量,說服銀行能夠先借農民錢,而農民慢慢提高利潤後,慢慢分期償還。這就是現在被大家所熟悉的「分期付款」制度。只要開始引進分期付款制度的地區,當地的經濟體系從供給驅動轉變為需求驅動,20世紀經濟能夠飛快成長,很大一部份原因來自於此。

上面這個故事的重點就在「如果」二字,這兩個字開始讓麥考密克跳脫原有的框框。「如果」農夫有錢?那麼「如果」以後他有錢?「如果」未來的錢能夠現在用?一連串的「如果」問句,可以讓我們產生想像,產生不同於現存的固定觀念。這就是產生創新很重要的一種方法。

使用「如果」問句,可以非常天馬行空,就算做不到也無妨,以前的貨輪載貨都是散裝的,因此搬上搬下需要很多碼頭工人,就有人思考「如果」貨車能直接開到船上,跟著船走,到碼頭了再直接開走,不就簡單省事嗎?當然這很難做到,但因為有這樣的想法,發明了貨櫃,只需要將貨櫃在船與車間吊送即可。杜拉克指出,貨櫃發明前後,世界貿易差距達四倍。跳脫既有框架,就是創新的來源喔!不一定要盲目追求高科技。◇(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楊碩英、羅郁棠:尋找智慧
杜拉克思考的問題(1)人要如何才能幸福?
杜拉克思考的問題(2) 決定一生命運的兩本書
杜拉克思考的問題(3) 以人為中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