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救人於患

一斗
font print 人氣: 44
【字號】    
   標籤: tags:

人迷失本性後才貴仁,不講道德後才講義,所以仁義立而道德遷。

子路救了一個溺水的人,接受了那人送的一頭牛。孔子說:「魯國必定好救人於患。」子貢贖了一個人,卻沒去官府接受酬金(魯國之法:在國外贖回一魯人,可以到官府去領取酬謝)。孔子說:「魯國不會再有人去贖人了。」子路接受酬謝而勸德,子貢推托酬謝而止善。孔子以小知大,以近知遠,從他的言論中就可以聽出來。

「救人於患」在危難中給人以幫助。

(出自《淮南子·齊俗訓》)(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仲由,字子路,年輕時就以勇力聞名。後來子路做了孔子的學生。孔子曾對別人說:「此從我有了子路後,再也沒有人敢當面惡言惡語中傷我了。」
  • 東晉時有個讀書人,名叫王恭,生活很儉樸。有一年,王恭隨父從會稽來到都城建康,他的同族王忱來看望他。王忱覺得地上的竹蓆很好,因為會稽盛產竹蓆,他想王恭一定帶了不少,就請王恭送他一張。
  • 霍諝,東漢人,從小就顯露不凡的才氣,在年紀很輕的時候就通過了明經科的考試。十五歲那年,有人誣告他的舅舅宋光,說他擅自更改皇帝的詔書,於是被捕入獄,在牢中遭到嚴厲的審問拷打。

  • 管輅是三國時魏國人,精通《周易》。一次,尚書何晏請來管輅。鄧颶也在座,何晏問管輅:「這幾天我老夢見蒼蠅叮在鼻子上,趕也趕不走。這是什麼預兆?」
  • 大將軍曹爽和魏天子出城打獵,司馬懿乘機謀反,司農桓範奔走。司馬懿說:“智囊往矣!”

  • 知恩圖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感恩報德,至死不忘,一直被認為是中華民族引以為傲的傳統美德。成語「結草銜環」的典故不僅向我們講述了成就這美德的兩個感人至深的故事,還告訴我們「善有善報」是一亙古不變的天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