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反共領袖:邱吉爾(32)

子儀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25日訊】 德國人很快就有了報復的機會。9月22日,德國潛艇在荷蘭沿海成功地用魚雷擊沉了英國的3艘老式裝甲巡洋艦“克雷亞號”、“霍格號”和“阿布金爾號”,艦上人員有三分之二喪生,總數達一千四五百人。這類陳舊而緩慢的軍艦在敵方潛艇容易到達的海域巡邏,早就引起了人們的議論,一些英國軍官甚至稱其為“活釣餌中隊”。

邱吉爾在聽到議論後立即警覺起來,在出事的幾天前就下達了改變部署的指令,但由於海軍作戰參謀部的延誤,未能避免災難的發生。與此同時,邱吉爾應法國人的請求,向敦克爾克派出了海軍陸戰隊。他徵用了50輛倫敦的公共汽車把部隊運往海濱,又把他們安全運過了英吉利海峽,並多次親自到前線去視察。但戰鬥並沒發生,人們看到的只是邱吉爾和他的部隊在前線跑來跑去,因此戲稱其為“敦克爾克馬戲團”或者“邱吉爾馬戲團”。上述事件為邱吉爾招來了廣泛的批評;但招致更多物議的還是此後不久發生的安特衛普事件。

當時德國人正在法國和比利時境內向前推進。8月20日,布魯塞爾陷落。10月2日,倫敦得到消息說,比利時政府已經決定放棄安特衛普,準備撤退到奧斯坦德。此刻阿斯奎斯首相正在外出途中。邱吉爾、外交大臣格雷和新任陸軍大臣基奇納經過商議後決定要求比利時政府堅守安特衛普。恰逢邱吉爾正要再次去敦克爾克訪問,於是大家一致認為邱吉爾應在去法國期間到安特衛普轉達上述意見,並瞭解該地的軍事形勢。

10月3日下午邱吉爾到達安特衛普,與比利時政府進行了商談。比利時人同意在該地堅守10天左右,以等待協約國援軍的到達。邱吉爾也當即命令敦克爾克的英國海軍陸戰隊先派兩個旅來增援安特衛普。10月4日,邱吉爾致電阿斯奎斯,請求准予辭去海軍大臣職務,並授予他在安特衛普的正式軍事指揮權。基奇納表示可以授予邱吉爾中將軍銜;但首相認為這樣做似乎太離譜,因而拒絕了這一考慮。

阿斯奎斯在日記中寫道:“‘溫斯頓從前是一名驃騎兵中尉,如果接受他這個建議,他就有權指揮兩名卓越的少將,更不要說準將、上校等軍官了,可是海軍只不過提供了很少幾個旅的兵力。’內閣用笑聲對這一想法表示歡迎,最後則任命中將亨利‧羅林森爵士統率安特衛普的英國軍隊。”

邱吉爾遭到拒絕後再次提出請求,堅持要求留在安特衛普。他實際上已將該地的領導權抓在自己手中。他任命海軍情報處長奧利弗將軍為他的秘書,幫他處理各種軍務,並親自冒著猛烈的炮火到各處視察。

但是,內閣要邱吉爾立即趕回倫敦履行自己的職務。10月6日,羅林森爵士抵達安特衛普,邱吉爾交出了指揮權,於當晚返回倫敦。就在邱吉爾走後剛剛幾小時,比利時政府就決定放棄這座城市。比利時軍隊主力撤離陣地,向西南方向移動。在潰退中,英國的幾個海軍陸戰隊旅被打散,有大約2500人被德軍俘虜。保守黨人因此而對邱吉爾進行了猛烈抨擊。實際上,邱吉爾在安特衛普的工作至少使該城的陷落推遲了5天,這對當時這一地區的戰爭局勢發展至關重要。

10月底,英國社會上因第一海務大臣巴滕貝格的路易士親王的日爾曼民族出身問題,掀起反對的浪潮。邱吉爾提議由精力充沛的海軍上將約翰‧費希爾勳爵接任這一職務。一些海軍將領對此有異議,認為邱吉爾與費希爾不能長久地協調開展工作。海軍上將韋斯特‧威姆斯預言他倆“開始時會親密無間,直到在某一問題上發生分歧為止,這個問題大概就是誰應該是第一把手的問題。這時候,他們將開始耍弄陰謀、相互攻訐”。國王也認為由於費希爾年事已高,不再適宜擔任此職,但由於邱吉爾的堅持,10月29日這項任命得到批准。

至少在開始兩個月他倆合作得相當好。邱吉爾的剛毅果斷、精力充沛與費希爾的經驗豐富、老謀深算構成了恰到好處的互補,使海軍部的工作富有成效。11月2日,英國南美艦隊在智利的科羅內爾與德國的太平洋艦隊發生的遭遇戰中幾乎全軍覆沒。艦隊司令、海軍上將克裏斯多夫‧克拉道克的旗艦被擊沉,另一艘英艦“蒙默斯號”相繼沉沒,其餘兩艘英艦僥倖逃脫。

克拉道克事先發給海軍部要求將陳舊而緩慢的老式戰列艦“卡諾帕斯號”放棄在福克蘭群島的電報,海軍作戰參謀部的負責人斯特迪未給予明確答復,否則這場悲劇或許可以避免。費希爾馬上建議派兩艘主力戰列巡洋艦去南大西洋搜捕敵艦;同時建議將屢次貽誤戰機的斯特迪免職。邱吉爾認為應該給斯特迪一個將功補過的機會,在將其免職的同時,派他擔任這兩艘主力戰列巡洋艦的指揮官。結果,斯特迪的艦隊在福克蘭群島對德國太平洋艦隊的伏擊戰中大獲全勝。德國的“沙恩霍斯特號”、“格尼斯諾號”、“萊比錫號”和“紐倫堡號”等四艘軍艦被擊沉,只有“德累斯頓號”逃脫了;而斯特迪的艦隊基本未受損失。

1915年1月,英海軍又一次取得勝利。由比蒂將軍指揮的艦隊在多格灘將德國裝甲巡洋艦“布盧徹爾號”擊沉,使另一艘德國戰列巡洋艦遭到重創。這些勝利使海軍部的威望大大恢復,連保守黨的《晨郵報》也評論說:“王家海軍由於剛剛採取的自豪行動而可能又恢復到1914年的成就,我們可以用同樣的信心展望未來。”--待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邱吉爾的這種政治策略思想是他的一貫思想。後來他在《我的早年生活》一書中,又對此展開了更深入的論述,並為自己這一頗富機智的、具有辯證觀點的政治策略思想感到頗為滿意。他寫道:
  • 1908年2月12日,坎貝爾—班納曼首相突然中風,而且復原無望了。他的繼承人阿斯奎斯開始籌畫組建新內閣。阿斯奎斯擬請邱吉爾在海軍大臣或地方政府事務大臣兩個位置中選擇一個。邱吉爾不好去取代他姑媽的丈夫、現任海軍大臣特威德蒙斯勳爵的職務,因而選擇了地方政府事務大臣一職。但擔任該職的是內閣中唯一的工聯主義者約翰‧伯恩斯,他不願意離開這一職位。最後,阿斯奎斯安排邱吉爾接替勞合—喬治擔任商務大臣;而勞合—喬治接任阿斯奎斯本人的財政大臣之職。而且阿斯奎斯答應將商務大臣地位提高到內閣大臣這個等級。這樣,邱吉爾就在1908年4月進入內閣,時年33歲,成為英國政府近50年來最年輕的內閣大臣了。
  • 邱吉爾和勞合—喬治代表了自由党中主張徹底進行社會改革的那部分人。他們是從自由党的根本利益出發來考慮社會改革問題的;他們的政治戰略思想是“預先想到勞工階層的要求”,以便讓工人群眾明白,他們能夠比工黨更多地為勞工階層帶來好處。
  • 西班牙在西南歐的一個角落,躲過了兩次大戰。一個西班牙作者「席門納」說,能讓西班牙沒捲進二次大戰的大功臣是一個英國演員「李斯廉霍華」。
  • 內政大臣在英國內閣中地位較高,權力也很大。因此,35歲的邱吉爾登上內政大臣的寶座,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應是一件很大的成就。內政部負責管理全國的監獄、少年罪犯營、消防隊和倫敦警察局,它可以建議國王赦免罪犯,對組織議會選舉有一定權力。
  • 大選結果與同年年初的上一次大選幾乎完全相同,從某種意義上這可以看作是選民們對現任內閣的肯定和支持。因此內閣在下院通過了一項把上院的否決權降格為推遲權的議案。該議案規定,“在以民眾而不是以世襲貴族為基礎所組成的一個第二院來代替現存的貴族院”;規定財政案為“公共關係法案”,必須由下院議長加以認證,議長的批准證明書是“完全具有最後決定性的”,不受任何法庭的質詢,貴族院也不得加以修正或否決,一經國王批准立即成為法律;規定財政案以外的議案上院可以擱延兩年,但如果下院在第三年議會舉行期間仍然通過該法案,則只須經國王批准即可成為法律。
  • 在邱吉爾生命歷程的這一階段,雖然他飽經了政治上的風風雨雨,大起大落,但在婚姻與家庭生活方面卻頗感美滿如意,使他在涉足風雲變幻的政治領域時,有一個穩定的可以依托的後方。
  •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烽火在即,錘煉邱吉爾的時刻到了,因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光芒罩住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已功不可沒的邱吉爾,為了他更大的使命,他需要積累和豐富自身的經驗。他的與眾不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來宣戰時刻顯現:1914年8月4日,當大笨鐘敲響11點時,海軍部對德國作戰的命令已經發出。
  • 1912年春,邱吉爾提出削減地中海艦隊,集中兵力加強北海海域的防衛,由於保守黨人的反對,這項計畫在實施時被大打折扣。邱吉爾還認為,為了“在必要時刻到來的時候,保障……我們選擇的自由和保持舉足輕重的力量,事先對法國政策施加影響,這樣做是完全必要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