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反共領袖:邱吉爾(23)

作者﹕子儀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1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28日訊】邱吉爾的這種政治策略思想是他的一貫思想。後來他在《我的早年生活》一書中,又對此展開了更深入的論述,並為自己這一頗富機智的、具有辯證觀點的政治策略思想感到頗為滿意。他寫道:

“不僅對南非應當這樣。我認為,我們應當征服愛爾蘭人,並且隨後給他們自治;我們應當把德國人餓到待斃,然後再為他們提供糧食;並且我們在平息了英國大罷工之後,應當設法解決礦工們的困難。我經常遇到困難,因為很少有人採納這種意見。我有一次被邀請為法國紀念碑寫一碑文。我寫了這樣幾句話:‘在戰爭時,堅決。在失敗時,反抗。在勝利時,慷慨。在和平時,仁慈。’結果這碑文未被採用。錯誤在於,我們不少人往往只善於用右手或左手工作,而不善於兩手交替,既善於用右手,也善於用左手。因此,那些善於打勝仗的人卻不會處理和平,而那些善於議和的人又不能打勝仗。若說我兩者全會,那大概爭論就會更大了。”

1906年7月31日,自由黨政府公佈了新提出的德蘭士瓦法案,決定讓布林人的共和國在英帝國範圍內實行自治。這個由邱吉爾在下院提出的法案經過辯論獲得通過,於1907年開始實施。

在此期間,華工問題一度又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中國勞工在南非遭受非人待遇的事實,尤其是英國南非總督米爾納勳爵允許以鞭打懲處華工的違法行徑被揭露,在英國激起了一片譴責“華工奴隸制”的輿論熱潮。但是,因為政府無權吊銷已經頒發的許可證,坎貝爾—班納曼內閣所能作的只不過是不准再行招募華工而已。大批自由黨後座議員提出譴責米爾納的動議,自由黨領袖則從根本利害關係出發考慮要否定這項動議,並把這一困難的任務交給了本來因華工問題而感困擾、進退維谷的邱吉爾。

像通常一樣,邱吉爾預先作了精心準備,演說雖然達到了預期的結果,但仍然是失敗的。它引起了保守黨人的憤怒;連國王都表示了強烈的反感,在寫給邱吉爾的親戚倫敦德里夫人的信中說:“你這個親戚的行為簡直使人反感之極。”

1907年4、5月間,在倫敦舉行了一次各自治領政府總理參加的討論殖民地問題的帝國會議。邱吉爾在會上應邀就帝國特惠制的政治方面的問題發表了演說。

會後不久,邱吉爾開始了他的非洲之行。他途經馬爾他和賽普勒斯,到達肯雅的蒙巴薩,然後乘火車前往內羅畢;途中還曾暫作停留,參加了一次獵捕犀牛的令人激動的危險經歷。然後他沿著通向烏幹達的鐵路線行進,繼而乘汽船渡過維多利亞‧尼亞薩湖進入烏幹達。接下來是一段最艱難的徒步旅行,邱吉爾一行帶著400多名當地民工,穿過叢林勘探把維多利亞湖與艾爾伯特湖連接起來的鐵路線,最後到達尼羅河的源頭,乘船到達喀士穆。1908年1月中旬,邱吉爾一行返回了英國。在此行中,邱吉爾連續為《濱海雜誌》撰寫了一系列介紹非洲情況的文章。後來邱吉爾又依舊例對其增補編撰,以《我的非洲之行》為題,由霍德和斯托頓出版公司出版了單行本。書中提出了一些開發非洲的設想。

在處理繁雜的殖民地事務的同時,邱吉爾也未放棄對國內事務的關注,並進行著有關社會改革問題的思考。1906年初,他在為厄普頓、辛克萊描寫芝加哥肉類加工業工人生活的小說《叢林》所作的評論中說:
“這本書促使那些從未對社會基礎進行過考慮的人們停下來好好思考一番……。它表明,工廠法、衛生法和勞工傷殘補償法所做的廣泛而複雜的規定是完全有道理的,而這是議會成年累月費力搞出來的。”

同年10月,邱吉爾在格拉斯哥的一次演說中提出:

“我認為,國家應該日益成為勞動力的後備雇主。遺憾的是,我們並未把鐵路抓在自己手中,我們還可以更好地利用運河來做一些事情。既然我們大家一致認為,這個大廳在座的每一個人都屬於進步黨,那麼國家就必須更加認真地關注殘疾人和老年人,而首先應該關心兒童。我希望能普遍建立起生活和勞動的最低標準,並隨著生產力所可能允許的增長而不斷提高。”

邱吉爾曾在非洲之行即將結束、返回英國途中,預定於1908年1月底在伯明罕發表關於社會改革問題的演說。為此他寫信給商務部勞動統計局局長亞瑟‧威爾遜‧福克斯,向他請教關於運用德國在職業介紹、殘疾保險等方面的經驗上有何感想;希望知道如何才能將德國體制中的成功經驗移植到英國來,以便在比較低水準的國家保險的基礎上,加強現存的社會保險機構”。他想在伯明罕的演說中“提出建立最低生活工資標準,確立保險體制,以使人們不致因意外事故、患病或體弱以及競爭失敗而喪失生計,這將是我演說的主題”。

與此同時,邱吉爾還保持了對軍事上的濃厚興趣。1907年,他與海軍元帥費希爾建立了親密的關係,這使他有可能比較詳細地瞭解正在改組中的海軍的現狀和未來的發展前景。

邱吉爾在國內事務和軍事方面投入的精力都不會白花,因為,很快他就將在這兩個方面施展才幹了。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8月初,邱吉爾乘船沿尼羅河上溯,去新的騎兵團報到。臨行前他同新結交的朋友、保守黨《晨郵報》老闆的兒子奧利弗‧博思威克商定,以每欄報導15英鎊的稿酬,由他給該報撰寫蘇丹戰爭的戰地通訊。邱吉爾加入第21輕騎兵團後,隨部隊向南推進,在沙漠裏長途跋涉,一天得走30英里左右。許多士兵因受不了乾渴和酷熱而中暑病倒。邱吉爾身體狀況較好,在艱苦條件下仍能挺住。甚至有一次因為追趕部隊時天黑迷了路,他“被困在茫茫的沙漠中,一天一夜未曾吃喝”,也沒有倒下。但他擔心的是在戰鬥中受傷;在給母親的信中,他請求道:“一旦我負了重傷,您最好出面,設法把我弄回去。”
  • 邱吉爾身上此時卻有75英鎊,還有幾顆巧克力糖。為安全計,他向山裏走去,藏在山谷中一片茂密的小森林裏,打算挨過白天,等到夜裏再扒火車東行。南非的白天炎熱而漫長;小森林裏杳無人跡,只有一隻大兀鷹在高高的天空中盤旋,時而發出幾聲頗有威脅意味的鳴叫。邱吉爾饑渴難耐,卻不敢冒險走出山谷。好不容易等到夜晚,他又回到鐵路旁邊,然而令他十分失望,當晚沒有火車通過。在疲乏和饑渴的煎熬下,邱吉爾懷著僥倖心理,冒險朝遠處閃爍的燈光走去。大約淩晨3時許,他走到了一座煤礦旁邊。幾經猶豫,他最後橫下心來敲開了一處房屋的大門。好運氣再次關照了邱吉爾,給他開門的人是這座煤礦的經理,名叫約翰‧霍華德,是一位原籍英國、現已歸化了的德蘭士瓦市民。
  • 邱吉爾隨這個團連續參加了幾次戰鬥。有一次他跟隨部隊襲擊了敵人陣地,乘敵不備猛撲過去,殲滅了大半敵兵,還俘虜了30人,創造了以少勝多的戰例。邱吉爾為之十分得意,他對軍旅生涯一直抱著積極樂觀的態度,感到“我們在曠野上過得十分舒服,夜晚十分涼爽,白天陽光明媚,肉、雞和啤酒供應得異常充足”。他還給他的弟弟傑克在該團謀到一個軍職;但兄弟倆在一起只生活了幾個星期,傑克的腿就受了傷。邱吉爾把他送回德班時,恰巧碰上由他母親倡議在美國集資裝備起來的醫療船“緬因號”到達這裏,他們的母親也隨船到達。傑克因而得到了很好的治療。
  • 邱吉爾在南非戰爭中的冒險經歷,不僅給他提供了大量寫作素材,使他成為當時英國名聲極響的年輕作家,而且也給他帶來了巨大的政治資本,為他競選獲勝鋪平了道路。1900年10月,邱吉爾當選為奧德姆地區的保守黨議員。而僅僅在一年前,同樣是在奧德姆地區,邱吉爾參加競選卻失敗了。
  • 從1901年2月起,邱吉爾開始在下院履行自己的議員職責,他坐在下院後排議席過道的上方拐角處,緊挨著前排議員的後面;這是他父親曾經坐過的位置。他在下院即將面臨的第一次挑戰,是新議員按照英國議會慣例要作的“處女演說”,是一位新政治家登臺亮相的重要環節。通常新議員的第一次演說是在他進入下院一個月以後才進行,但這位繼承了自己父親的“偉大的急於求成的年輕人”諢號的新議員不願等待,就在進入議會僅4天后即作了他的首次演說。
  • 有關改組軍隊的法案在議會內外持續討論了2年。在此期間,邱吉爾進行了大量活動,還把自己關於這一問題的演說印成了小冊子四下散發,最終使這一法案未獲議會批准。丘吉爾的造反行動取得了勝利。
  • 1903年12月,他在演講中激烈抨擊保守黨的政策,甚至有意向自由黨討好。他在結束演講時說:“感謝上帝,我們還有個自由黨!”1904年3月,他開始自稱為“獨立的保守黨人”
  • 巴爾弗儘量避免在黨內激化矛盾,但張伯倫卻對首相在政策上的模棱兩可和行動上的延宕越來越不耐煩。在1905年11月14日的保守黨紐卡斯爾年會上,張伯倫的政策主張在提交表決時得到了幾乎一致的贊成。在這一形勢鼓舞下,張伯倫向巴爾弗發出了最後通牒,要求立即解散議會,舉行新的大選,企圖通過選舉來爭取選民支持他的關稅壁壘政策。
  • 大選結束後,邱吉爾立即精力充沛地投入了殖民地事務部的工作,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充分證明瞭自己是一個年輕有為、富有首創精神的大臣。他與他的頂頭上司額爾金勳爵年齡相差懸,性格迥然各異,閱歷和修養自然也有很大區別,所以難免會有一些摩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