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反共領袖:邱吉爾(28)

子儀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166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16日訊】大選結果與同年年初的上一次大選幾乎完全相同,從某種意義上這可以看作是選民們對現任內閣的肯定和支持。因此內閣在下院通過了一項把上院的否決權降格為推遲權的議案。該議案規定,“在以民眾而不是以世襲貴族為基礎所組成的一個第二院來代替現存的貴族院”;規定財政案為“公共關係法案”,必須由下院議長加以認證,議長的批准證明書是“完全具有最後決定性的”,不受任何法庭的質詢,貴族院也不得加以修正或否決,一經國王批准立即成為法律;規定財政案以外的議案上院可以擱延兩年,但如果下院在第三年議會舉行期間仍然通過該法案,則只須經國王批准即可成為法律。

1911年夏末,上項議案被上院大幅度修改後退回下院。阿斯奎斯首相認為已經有呈請國王增封新貴族以使上院不能行使否決權的必要了;國王勉強同意了首相的請求。消息傳開,保守黨貴族們立即分裂為兩派,以蘭茲道恩勳爵和克爾桑勳爵為首的“修籬派”,主張接受下院的議案以鉗制新貴族的冊封;而另以霍爾斯伯裏伯爵為首的“掘壕派”則試圖孤注一擲,迫使國王出面作最後的仲裁。最後,“修籬派”在上院以131票對114票的微弱多數使這項議案得以通過,終於結束了這場持續已久的憲政危機。

在國際關係中,英國此時也面臨著一場危機。1911年7月,德國皇帝威廉二世乘坐“豹子號”軍艦駛抵摩洛哥港口阿加迪爾,表明了德國不甘於法國和英國在歐洲擴張而亦欲分一杯羹的意向。威廉二世自稱為“大西洋的海軍統帥”,炫耀德國軍隊所向無敵,可以隨時出擊任何對手。他公然表示了對法國和俄國的蔑視;僅僅是因為自身的一半英國血統,他才對英國略示尊重。

這說明英、法、俄與德國之間的尖銳矛盾已經公開化了。邱吉爾和勞合—喬治密切地注視著事態的發展,並毫不遲疑地作出了強烈的反應。勞合—喬治7月21日在演說中警告德國不要把英國看得“仿佛在這個國際內閣中微不足道”,如果德國人挑起戰爭,英國定將戰鬥下去。邱吉爾不僅完全擁護勞合—喬治的觀點,並且運用內政大臣的權力迅速行動起來。

他與陸軍部聯繫,說服他們派兵對存儲在倫敦地區的火藥庫裏的、海軍大炮用的無煙線狀火藥進行警戒。他頻繁拜訪外交部和陸軍部,與軍方高級將領多次接觸,花費了大量時間查詢帝國防務委員會的會議記錄,以瞭解各方面的詳細情況和英國備戰工作的現狀。他在廣泛收集材料和徵詢意見的基礎上,就一旦德、奧與英、法、俄兩方之間爆發戰爭時將發生的情況擬出一份頗有說服力的備忘錄,對將要發生的戰事做了令人驚異的大膽預測。

比如,他認為德國人將會在第20天跨過繆斯河,戰爭形勢將在開戰40天左右發生轉折等等。他還憂心忡忡地提醒首相,海軍部沒有應付戰爭的適當計畫,對發生任何突發性事變毫無準備,“他們目前幾乎都在休假”。他得出了與德國的戰爭已不可避免的明確結論。他將把對付這一戰爭作為頭等大事,“七年之內,我不會考慮任何其他事情”。

邱吉爾與勞合—喬治的態度令許多人、包括一些德國人大感意外,因為此前他倆在軍費問題上是出了名的“主張節儉的人”。德國人甚至因為德國駐英大使麥德爾尼赫伯爵未能看出邱吉爾和勞合—喬治的態度變化而將其召回國。在為麥德爾尼赫伯爵餞行的晚宴上,邱吉爾對伯爵說,德國不應試圖與英國進行海戰,“如有必要,德國建成一艘軍艦,我們將建兩艘……,激進派與保守派無論怎樣相互指責,但在這個問題上立場是一致的。”

阿斯奎斯將邱吉爾的備忘錄印發給帝國防務委員會的所有成員,即內閣的一些重要大臣和軍方高級將領。1911年8月23日,帝國防務委員會舉行會議,聽取陸軍部和海軍部關於戰略計畫的報告。會議同意了邱吉爾備忘錄中關於戰爭主要將在法德兩國陸軍之間進行,戰爭一爆發,英國即向法國派遣遠征軍的意見。帝國防務委員會議還證實,海軍在保證英國遠征軍安全渡過英吉利海峽赴歐洲大陸與法國並肩作戰這一問題上,沒有作任何計畫。為此,首相阿斯奎斯決心更換海軍大臣麥肯納。

1911年9月下旬,邱吉爾隨首相一起到阿什菲爾德度假,阿斯奎斯邀請邱吉爾接替麥肯納的海軍大臣職務,邱吉爾立即同意了。本來陸軍大臣霍爾丹亦有意于海軍大臣一職,並試圖將自己在陸軍部創立作戰參謀機構的作法搬到海軍部再實踐一次,但首相已和邱吉爾打過招呼,加之霍爾丹此前幾個月已接受了貴族爵位的冊封,這意味著他放棄了下院的席位,因而在與邱吉爾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首相認為:“大臣應該身處下院,海軍部尤其不應傾心於照搬陸軍部的一套。總的說來,我滿意地看到,邱吉爾是合適的人選,況且他本人也願意去。”事情就算是最後確定了。10月25日,如邱吉爾後來所說的那樣,“麥肯納先生和我以嚴格形式交換了各自的崗位”。--待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關改組軍隊的法案在議會內外持續討論了2年。在此期間,邱吉爾進行了大量活動,還把自己關於這一問題的演說印成了小冊子四下散發,最終使這一法案未獲議會批准。丘吉爾的造反行動取得了勝利。
  • 1903年12月,他在演講中激烈抨擊保守黨的政策,甚至有意向自由黨討好。他在結束演講時說:“感謝上帝,我們還有個自由黨!”1904年3月,他開始自稱為“獨立的保守黨人”
  • 巴爾弗儘量避免在黨內激化矛盾,但張伯倫卻對首相在政策上的模棱兩可和行動上的延宕越來越不耐煩。在1905年11月14日的保守黨紐卡斯爾年會上,張伯倫的政策主張在提交表決時得到了幾乎一致的贊成。在這一形勢鼓舞下,張伯倫向巴爾弗發出了最後通牒,要求立即解散議會,舉行新的大選,企圖通過選舉來爭取選民支持他的關稅壁壘政策。
  • 大選結束後,邱吉爾立即精力充沛地投入了殖民地事務部的工作,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充分證明瞭自己是一個年輕有為、富有首創精神的大臣。他與他的頂頭上司額爾金勳爵年齡相差懸,性格迥然各異,閱歷和修養自然也有很大區別,所以難免會有一些摩擦。
  • 邱吉爾的這種政治策略思想是他的一貫思想。後來他在《我的早年生活》一書中,又對此展開了更深入的論述,並為自己這一頗富機智的、具有辯證觀點的政治策略思想感到頗為滿意。他寫道:
  • 1908年2月12日,坎貝爾—班納曼首相突然中風,而且復原無望了。他的繼承人阿斯奎斯開始籌畫組建新內閣。阿斯奎斯擬請邱吉爾在海軍大臣或地方政府事務大臣兩個位置中選擇一個。邱吉爾不好去取代他姑媽的丈夫、現任海軍大臣特威德蒙斯勳爵的職務,因而選擇了地方政府事務大臣一職。但擔任該職的是內閣中唯一的工聯主義者約翰‧伯恩斯,他不願意離開這一職位。最後,阿斯奎斯安排邱吉爾接替勞合—喬治擔任商務大臣;而勞合—喬治接任阿斯奎斯本人的財政大臣之職。而且阿斯奎斯答應將商務大臣地位提高到內閣大臣這個等級。這樣,邱吉爾就在1908年4月進入內閣,時年33歲,成為英國政府近50年來最年輕的內閣大臣了。
  • 邱吉爾和勞合—喬治代表了自由党中主張徹底進行社會改革的那部分人。他們是從自由党的根本利益出發來考慮社會改革問題的;他們的政治戰略思想是“預先想到勞工階層的要求”,以便讓工人群眾明白,他們能夠比工黨更多地為勞工階層帶來好處。
  • 西班牙在西南歐的一個角落,躲過了兩次大戰。一個西班牙作者「席門納」說,能讓西班牙沒捲進二次大戰的大功臣是一個英國演員「李斯廉霍華」。
  • 內政大臣在英國內閣中地位較高,權力也很大。因此,35歲的邱吉爾登上內政大臣的寶座,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應是一件很大的成就。內政部負責管理全國的監獄、少年罪犯營、消防隊和倫敦警察局,它可以建議國王赦免罪犯,對組織議會選舉有一定權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