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中國不會是金融風暴的贏家

人氣 2

【大紀元11月3日訊】(大紀元記者華明綜合報導】最近大陸媒體有個說法稱,假如中央把握得好,中國會成為全球金融風暴的贏家。但國際社會普遍對此表示質疑。一則災難爆發全球都受難,很難有贏家,而且中國從去年開始就面臨自身經濟危機,如今內外兩個危機同時發力,中國經濟能保全下來就算萬幸了,哪有機會充當贏家呢?

風暴未到 去年中國大量企業倒閉

據中國媒體報導,中國今年前三季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成長速度是9.9%,近六年來第一次回落到個位數。從去年開始,中國的股市逐步下跌、房市低迷,失業率和通膨率上升、企業倒閉等經濟敗像就已出現,但為了北京奧運,中共一直在淡化中國經濟面臨危機。

據《投資者報》10月17日報導,目前,在拉動GDP增長的三駕馬車中,出口、投資、消費的貢獻率分別為40%、40%、20%左右。而市場此前普遍預期的出口大幅下滑並未出現。據《北方網》報導,中國海關總署13日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9月份出口1,36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1.5%。從今年7月份開始,我國出口數據就一直穩穩維持在1,300億美元以上,出口增速亦一直維持在20%以上。

可是,企業倒閉現象已大量出現。美國之音10月27日引用香港大公報地報導說,廣東去年有4千8百個玩具製造廠家,如今只剩1千5百家,三千多家已經消失(休眠)。據中國發改委公佈的數據,今年以來,中國有6、7萬小企業倒閉,其中大部份屬於出口貿易型企業。中國[財富時報]說,中國製造業倒閉嚴重,「傳聞東莞平均一天倒閉100家企業」。

十月中旬以來,不到半個月,在東莞和深圳就有四家港資企業(合俊、百靈達、港聲電子、華興創意玩具)倒閉,有一萬多工人失業。而合俊是中國最大的玩具製造廠家。國際金融危機只是加速和加深了中國的經濟危機。

香港經濟金融評論員石齊平對美國之音說,珠三角地區外向型企業面臨的困難,有多重原因:「表面上看,和最近的國際經濟金融形勢惡化有關,但本質上,國際經濟形勢所造成的衝擊,應該說,還沒有真正的衝擊到珠三角或中國其的一般的勞力密集型行業,因為這個衝擊要在以後才出現。」

房市股市慘跌 中國經濟由盛轉衰

而對於GDP的拉動起很大支撐作用的房地產行業來說,房市交易量從2007年下半年以來就出現大幅萎縮。中國證券報10月28日報導,2008年前7個月,全國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30.9%,但銷售面積卻大幅下降。7月份銷售面積同比下降10.8%,增幅同比下降37.2個百分點。北京、上海、深圳、武漢、南京等地消費者要求退房者急增,有的地區退房戶高達35%以上。

迄止這個月中旬,中國已有18個城市發佈樓市「救市」政策。北京樓市折扣三個月前的九折到現在的六折五折促銷,降價幅度更深、範圍更廣。針對近期這些地方政府出台的救市行動,中央採取的是「默認」態度。經濟評論人士表示,中央此前出台的多個房地產調控政策將被徹底架空,為熱錢抽逃提供天然良機。

據新聞晨報報導,中國樓市可能是世界上泡沫最嚴重的樓市,聯合國和世界銀行認為的房價收入比在3倍到6倍是合理水平,超過6倍房價就是太高了。而北京四環內的房價收入比是27.8倍。這種情況在中國非常普遍。

此外,股票市場從去年到現在連連慘跌。上證指數從去年10月16日的6124點一瀉千里,直到昨日上證指數最低點1664.93點,最大跌幅近73%,兩市市值亦如洪水決堤,據《新快報》10月29日報導,中國股市從去年高點至今市值已蒸發了近24萬億。


汙染問題已嚴重阻礙中國的經濟發展。( Getty Images)


房地產的中國特色

去年房地產開發業的總產值超過中國最大、最基本的產業-農業產值,幾萬人創造的產值竟然超過10億農民。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投資與市場研究室主任曹建海這樣描述開發商:「就是在桌子底下塞錢的,別的什麼也不做!」「官員想從開發商賺錢太容易了,只要一鬆口,這塊地以某種公益名目就給了開發商了」。

他說,「房地產行業純粹是一個依靠打通關檢,行賄受賄,來掠奪土地增值部份」,而「我們的上市公司基本上都是靠掠奪社會獲得財富的,靠提價、靠汙染環境、靠炒股、靠做房地產,是靠這些掙錢的。」

所謂股市,長期觀察研究中國股市漲落的中國事務網站總編伍凡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中國股市的實際目的不是為了讓股民賺錢,而是為了圈錢。為誰圈錢?為那些不能夠賺錢的企業圈錢,為政府圈錢」。因此實際上是政府在控制股市,目的是為虧損的國營企業通過非市場化手段進行融資。

而在過去,中國的銀行是企業融資的重要渠道,因監管不力,於是十幾或二十年前中共建立了開發資本的市場-股市,美其名曰為了投資、資產增值、分享經濟成長成果,其實是為了減輕國有銀行的負擔,多開闢融資的渠道。所以中國股市跌是永遠的,漲是暫時的。

穆迪信評(Moody’s)則認為,中國經濟高成長現象正在消退當中,如果經濟成長率降到維持就業率增長的最低門檻8%以下,對中國來說,已經等同歐美的負成長,9%的經濟成長率只是噩夢的開始。


中國股市近來下跌70%,近24萬億資產被蒸發,相當於中國損失了一年的國民生產總值GDP。( Getty Images)


中共政治經濟雙腐朽體制

中國經濟體中的最大毒瘤是中共大大小小的腐敗官員們。據《新快報》報導,中國官員在全國政協三次會議上說,中國官民比已達到26比1,這樣的比率遠比西漢時高出306倍,比清末高出了35倍。即使和10年前的40比1相比,吃皇糧者所佔總人口的比重攀昇之快,也是創歷史紀錄。

官多了消費就多,據報導僅機關的車費、招待費和出國培訓考察費,全國已分別達到3,000億、2,000億和2,500億元,其中主要是被各級領導幹部消費了。這3項合計7,500億,而2004年北京中央政府預萛為25,000億,被官員們的上述3項開消就佔了1/3。

又據中國商務部披露的數字顯示:中國有4,000多名貪官外逃,共捲走資金高達500億美元,很多貪官通過境外的金融機構將贓款轉移到國外。這些構成了中國經濟不解的毒瘤。北京憲政學者張祖樺說:「反腐敗是越反越多,越反越烈,所以我認為最根本的是它的制度原因,沒有民主,沒有法制,沒有新聞自由,沒有司法獨立,沒有憲政體制,所以腐敗變成了整個社會的一個癌。根本無法治理。」

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學終身教授陳志武表示:最大的挑戰是來自意識形態,來自這類根深蒂固的障礙。這些意識形態不是依據真正的科學方法,不是依據歷史事實和其他國家的經歷。最簡單地說,全世界範圍內,有哪一個富有的國家是通過土地公有富起來的?有哪個內需旺盛的國家是以土地公有、以國有經濟為基礎的?


受金融風暴的影響,美金實體經濟也受到衝擊,油價大幅度下降。( Getty Images)

美國次貸危機危害中國利益

美國的危機也讓中國陷入兩難困境。中國1.8萬億美元外匯儲備中有一半是美國債券,這些債券收益率下跌的一個嚴重後果,就是中國央行的資產負債嚴重惡化。因此華爾街貪婪帶來的金融災難,不僅讓美國納稅人買單,而且也讓中國納稅人一道買單。

不過,分析家指出,過去十年,中美經濟出現高度失衡的相互依賴,不僅出現大量貿易順差,還有巨額的資本順差。一個人口最多的窮國,為何要長期借錢甚至送錢給世界上最富的大國來消費?這是因為,專制政治下的經濟政策一定是有利於官僚資本,並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而美國若沒有中國雙順差推動長期的低利率環境,也就不可能刺激美國窮人去買房,催生次貸危機。中國權貴資本與華爾街分享搾取中國勞動者和資源以牟取暴利,換取國際資本對他們的權力和財富的承認,是中國經濟深度失衡的一個重要原因。只要這個病根不除,中國人就還要繼續為中國的權貴和華爾街的貪婪買單。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受金融危機衝擊中國經濟放慢
劉曉波:在中國經濟一枝獨秀的背後
不敵價格戰 日本車企5月在華銷量均下降
中國5月工業利潤增速大幅放緩 凸顯經濟困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