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金門水頭厝洋溢東西文化風情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倪國炎金門七日電)金門國家公園傳統聚落之一的水頭村,以閩南古厝和古洋樓建築群著稱,呈現出東西文化交會的張力,地方俗諺說「有水頭富,無水頭厝」,水頭古厝是讓人發思古幽情的好所在。

水頭村位於金門西南偶,為開莊有七百年歷史的傳統聚落,是個以黃姓為主的多姓聚落,明、清兩代以來人才輩出,也有走船經商致富,清代五口通商後,當地先民到對岸廈門轉進南洋謀生,僑匯陸續湧進,使得水頭建築在閩南傳統中,增添異國風情。

水頭的閩南式建築,以名列國家二級古蹟的「酉堂別業」最著名,為當地有「黃百萬」之稱的富商黃俊建於乾隆三十一年(西元 1766),為具有江庭園之勝的私塾。另黃厝頂十八支樑、黃廷參古厝等,燕尾脊高翹、泥塑、交趾陶、剪黏等都是值得細細品味。

至於洋樓建築群,首推全村地標、建於 1931 年的槍樓「得月樓」,樓高十一點二六公尺,曾是全島最高建築,為早期的防禦工事,樓前方的金水學校則是晚一年僑匯興建,回字型建築,曾為全島最新式學校,立面西式山頭有著天使浮雕,內部紅磚圓柱,相當有特色,現為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的解說站。

水頭村的古厝、洋樓,不乏經金管處斥資整修後,闢建為民宿開放經營,如黃永遷和黃永鑿兄弟洋樓、黃乃甫番仔樓、蔡開盛古厝、黃濟古厝等,賞水頭建築、住水頭厝已經成為當地旅遊的特色。

水頭現在以小三通客運碼頭聞名,新年期間小三通往返兩岸的台商及幹部、眷屬、中國籍配偶等,路過金門中轉時,如能撥空走進村內欣賞古建築,相信能在旅途上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