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穎:最不時尚的風箏中有最時尚的情感與溫情

曾穎

標籤: ,

【大紀元3月6日訊】新年一過,成都平原上的風便不再刺骨了,風箏和執風箏的人,便有了想飛的心情。

風箏始於何時已像雞和蛋始於何時一般的難以考證。有傳說稱,梁武帝當年領軍被困孤城,爭中生智紮起一隻風箏向外求救兵始有風箏;而另有一種說法,認為這玩意兒早在戰國時期崇尚實技的墨家首領墨子手中就已成為不錯的信號工具;而最離譜的關於風箏的傳說是和楚霸王有關的,傳說中稱,當年韓信為了對付困於垓下的項羽,用牛皮縫製了兩個巨型風箏,每個風箏上掛一個樂師,載到楚營上空用簫吹楚歌,吹得楚軍將士們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再無心打仗,風箏在這裡成為最早的心戰工具。

除了三流港劇的編劇之外,很難有人相信兩千多年前的牛皮能吹得上天而且還要載人。但可以肯定地說,在很久遠很久遠的古代,中國人已經開始使用風箏了,而且是用於最尖端的軍事領域中。雖然韓信的牛皮風箏太玄了些,但用來報信或發信號,應該是可能,也是可行的。

隨著軍事技術的提高,風箏也加快了其「軍轉民」的步伐,這就如同當代的移動電話一般,最終由軍事技術而轉為民用技術。由殺人工具而變為造福工具。轉為民用的風箏顯然沒有手機實用,但它卻成為一種娛樂設施,很多情感故事,便因此而起。於是,便有了無數關於撿風箏撿出一段愛情的言情話本;便有了三月天草長鶯飛時滿天飛舞著的傳說故事;設若我們踏入清明上河圖時代的汴梁,如果抬眼望見天空中魚兒般遊動的風箏們,那該是多麼令人動容的一番意境?

風箏實現了人們最初渴望的飛翔之夢。在飛機出現之前,人們只有飛翔的願望。

到近代,人們的遊樂設施與工具更多,人們的選擇面也更廣。風箏於是成為人們踏青時的附屬工具,它與暴走鞋和滑板相比,實在不時尚;它與遙控飛機模型相比,實在不夠有衝擊力;它與麻將和撲克相比,實在缺乏吸引力。它於是成了雞肋,成為不喜歡時尚的老爺爺和還不懂時尚的小孫孫的隔代寵物。在夕陽下的田野中,金色老爺爺眼裡閃著由風箏引發的久遠的童年記憶;而小孫孫,則在無邊的水田裡蝴蝶一樣跑著跳著,高喊著:飛了,飛了。

這該是多少現代人不可得的夢境啊!只在在這時,我們能從最不時尚的風箏中,看到最時尚的情感與親情。在我們「哈」韓「哈」日「哈」各式各樣的工業文明的時候,別忘記了,我們的很多東西,已經和正在被別人「哈」著。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追風箏的孩子》觀後感──救贖的心路
曾穎:情人節  說說香水的故事
曾穎:母親做的臘肉香味可以穿越萬水千山
曾穎:與陌生人之間的靈犀交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