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體字有助孩子了解文化內涵

font print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5日訊】(大紀元紐約訊)在海外很多家長讓孩子學習中文時,喜歡以自己的觀念來幫助孩子選擇學習正(繁)體字或者簡體字,可是紐約資深中文老師蔣昌棟認為其實所謂簡難之說都是家長們的反饋,對孩子來說他們僅是圖像而已。而正體字更容易幫助孩子們了解中文涵義。

蔣昌棟在法拉盛和紐澤西地區有10年教授中文經驗﹐他認為﹐「正體字教學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很清楚的把中國字的起源和發生的故事告訴孩子。」

他表示,如果把重心從孩子書寫移到識字和閱讀能力上看,正體字的优勢就容易體現。而一些簡體字的筆划簡化以後就出現很多字類似,對孩子來說反而成為負擔。

「簡體字里面慶祝的慶,討厭的厭,這二個字學生都是非常容易混淆的,方向的向和問問題的問,在簡體字里也是很容易混淆的。」

蔣昌棟從自身的教學經驗表明,很多學習簡體字的學生在學習正體字上的切換上并沒有什么問題,反而是家長自身的經歷成為孩子學習的阻力。

蔣珊珊老師表示中文常用的部首有50多個,而他們都是由象形文字演變來的,學習正體字孩子就比較能夠知道字源,那學習起來效果就非常有效。她說﹐「我們不要講這是繁體字,我們只跟他說這是一個字,那字當中你把它拆了以後其實都非常簡單,所以在學習部份,孩子一點困難都沒有,當他認識這個字的由來,它的形像就象照片一樣整個植入大腦以後,他就覺得這個字很有意思。」

多年的教學經驗使他們總結出用字卡的方式讓孩子們從字中找趣,加強學習中文的記憶,而正體字典字根就容易幫助孩子們了解中文涵義。(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進入簡化字時代多年之後,近日一場關於是否要廢除簡化字的討論在網絡上激烈展開。緣起是由於文學評論家王干一篇名為《五十年內,廢除簡化字如何》的博客,不過教育部相關負責人立馬表示,廢除簡化字是不可能的。

    據新京報報導,在這篇文章中,王干從5個方面論證了自己的觀點。首先,他認為簡化字存在的理論基礎已經不存在,當初推行創立簡化字是為漢字拼音化道路做鋪墊,如今已證明拼音化走不通。其次,他說當初提出使用簡化字是從實用角度來講,如今隨著電腦的普及,書寫漢字幾率大大降低。

  • 「繁體字是中國文化的根,知曉繁體字,就是知曉中國漢字的由來、知曉中國文化的由來。」據新快報報道,日前,21位文藝界的政協委員聯名向兩會遞交了一份關於《小學增設繁體字教育的提案》,建議在小學開始設置繁體字教育,將中國文化的根傳承下去。
  • 宋代的司馬光,喜歡讀書,用硬圓木做枕頭,以警醒自己,避免熟睡。漢代的董仲舒,放下帷幕講學,三年之間不曾朝外看庭園一眼。
  • 金協中彩繪《三國演義》第七十九回插圖,兄逼弟曹植賦詩。(公有領域)
    曹植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南朝宋謝靈運曾說:「魏晉以來,天下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人共分一斗。」這也是日後「才高八斗」這個成語的由來。
  • 星象家認為,當天空中的王良四星排列成行,而策星位置在王良星之前時,表示將會車騎遍野,天下大亂。商朝時的傅說因為輔助武丁有功,得道升天,成為天上的星宿,騎乘在箕宿和尾宿之間。
  • 韓伯俞被母親杖打,卻為母親年老力衰而哭泣;墨子見絲隨染料而變色,悲嘆人也會受環境影響而改變。
  • 三國時魏國的何晏的姿態優美,臉色白潤,像是敷了粉一樣。東晉的杜弘治,皮膚光滑細緻如凝固的油脂一般。魏晉時期重視容貌舉止,但外在的容貌會隨著時間衰老,而內在的修為卻隨著年歲增長,愈見智能。
  • 東晉時的石虔,以勇猛敏捷著稱;戰國時魏國的朱亥,以雄壯奇偉為人稱道。
  • 王允策劃誅殺叛臣董卓;余玠斬殺貪婪殘忍的王夔,大快人心,為人民造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