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彥玲:從520國宴看台灣的前途

陳彥玲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5月21日訊】在「節能減碳」原則下,今年中華民國國宴的食材,包括了澎湖的土魠魚明蝦、甲仙的芋泥、台南關廟的放山雞、高雄美濃粄條、梅乾菜、台東的番瓜和西瓜、高樹的鳳梨、旗山的木瓜、坊山的芒果,以及花蓮的百合、東港的櫻花蝦、屏東外海養殖的龍膽魚。除了具有臺灣本土特色外,也符合節約運輸能源的原則。

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吃飯在華人的文化裡是個大事,「民以食為天」或者「吃飯皇帝大」幾乎是全民的共識;結婚要請客、滿月要請客、生日節日不離請客、賠罪談生意更不能不請客,當然入土為安之時喪家也得請前來的親朋吃飽了才離開。吃飯在中華文化已成為最重要,也最頻繁的日常生活活動了。正因為如此,一個廉能的政府則絕對不可小覷「吃飯」這等大事。史有明鑑;東方的西晉惠帝司馬衷在豪華的暖宮裡想不透「百姓沒飯吃,何不食肉糜?」西方法王路易十六的王后瑪麗安東瓦內雖然不吃米飯,但也一樣的在酒池肉林之中弄不懂「人民沒有麵包,為何不食蛋糕?」這等毫無體恤民間疾苦、奢華無度的下場,果然不出智者之言:國破家亡、遺臭後世。

昨日的歷史是今天的明鏡,而今天的作為則是明日禍福的依歸。欣見520的國宴能以儉約節能為原則,但是,我們也呼籲新政府放眼看看現今的人民飲食習慣;小學生可以將整盤不想吃的水果倒掉,並不是因為水果味道不甜,而是:「老師,我們家的柳丁沒有子,學校的有子,所以我不想吃。順便告訴老師,我們家的葡萄也沒有皮喔!」多少人從嬰兒到成人吃了足以損害健康的垃圾食物。一個政府的基本責任,應該把人民的健康照顧好,而民生活動的食衣住行育樂則以「食」為首,希望「病從口入」不再只是一句紙上的成語,而是具體落實的政策。

中國菜的飲食一向有「藥補不如食補」的原則,因為「醫食同源」,一個以天為父、以地為母的敬天敬神思想,貫穿了整個飲食文化。因此「不時不食」也成為人民實踐飲食道德的具體表現。敬仰神明安排的人,總遵守著天候的節氣所生養出來的萬物,而不貪食非時令的食物,當然也就沒有心神不定的妄念。相對的倫理綱常容易維持,社會既能安定經濟也必然有一番景象。而今,隨時可見非時令的農產品,已經讓民眾快要忘掉節令飲食與健康的協調,也難怪小孩會有大人的慢性病,而政府再如何拚經濟也要喊窮,因為該投入培育人才、提高人民素質及社會福利的錢,有多少必須挪為醫藥支出?

希望520國宴的精神不會只是曇花一現,而是一個恢復中華文化道德工作的開端。◇(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陳彥玲:看見台灣新希望
拒絕網路毒害及網路安全使用
陳彥玲:開創台灣新財富
陳彥玲:教育的百年大計在於德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