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報應實錄:誤人子弟 折盡福祿

font print 人氣: 46
【字號】    
   標籤: tags:

清朝時期,安邑(今山西夏縣)人宋半塘,曾在浙江鄞縣作官。宋半塘曾說鄞縣一位書生,那位書生很有文才,但他在仕途上卻屢遭困頓,沒有考上功名。

後來這書生得了一場大病,病中迷離恍惚,夢見自己來到了一處官衙門。根據那裡的情形,他覺察到這地方似乎便是冥司。這時候,對面走來一位官服打扮的人,書生一看,卻是一位老相識,便急忙向他打聽,自己得了這場病,是不是很快就會死?這位冥官說:你的壽數未盡,但是祿數盡了,恐怕不久就要到這兒來了。書生說:我這輩子,全靠設館教書餬口,沒幹過傷天害理的事,怎麼祿數倒先耗盡了?

冥官歎息說:正因為你是吃教書這碗飯的,而對孩子們的學業、品德放任不問。冥司認為,無功受祿就等於偷盜或浪費糧食,必須扣除應得的俸祿來補償。所以你壽命未盡而祿數先盡。為人師長者,位居在受人尊敬的君、親、師三者之中,享有崇高的榮譽。而你收取人家的學費,卻誤人子弟,理應受到最嚴厲的譴責。有官祿的,就要削減官祿。沒有官祿的,就得消減食祿。一絲一毫都計較的很分明。世人往往看到一些飽學之士或通儒大家,有的生活窮困,有的年少夭折,便抱怨天道不公平。可哪裡知道,這些人都是自誤生平,才落到這地步。

書生聽罷,悵然而醒。從此,他的病日重一日,果然沒有治癒的希望。臨死之前,他把冥中所見的事講給他的親朋好友們聽,並告誡他們要忠於職守,努力從善。這個故事也因此得以流傳於世。

善惡報應是真實存在的,每個人都要因自己的善行與惡行而受到相應的善報與惡報。故事中的書生正是因為誤人子弟而受到了消減福祿的懲罰,可見誤人子弟在神的眼中是很嚴重的惡行。

(資料來源:《閱微草堂筆記》)

轉載 正見文章: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8/7/22/53962.html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面對邪惡的時候,如果那些有職責,有義務,有能力剷除邪惡、抑制邪惡的人不做為,不履行自己除惡的職責與義務,放縱了邪惡的話。那麼他有可能也是在造業,從而導致自己將來遭報。
  • 在釋迦牟尼佛傳法的時代裡,祗樹給孤獨園附近有一個名叫鉤葛的獵人。他生性殘暴,又不通情理。一天早上,鉤葛帶了弓箭,領著自己養的一群獵狗到森林去打獵。路上遇見一位托缽化緣的僧人,鉤葛很生氣的自語道:「今天要倒楣了,一大早就碰到一個光頭,我看今天什麼也獵不到了。」說罷很生氣的往森林裡走去。
  • 有一個人名叫羅吉亭,本是讀書人。但是他為人孤傲,性情凶狂,不相信善惡有報。經常寫一些謗佛誣道的話,到處張貼。有時還寫些攻擊佛教和道教的長文,念給別人聽。人們都說他窮極無聊,但他依舊不覺悟,不改正自己的錯誤。
  • 南宋時,建昌新城縣(今江西黎川縣)有個妙智寺。妙智寺有一片非常肥沃的土地,正巧此時妙智寺的和尚都相繼圓寂了,這片土地無人管轄。剛來建昌郡擇地建築房屋的寓客呂郎中垂涎妙智田寺的這份田產。他囑托新城縣張縣宰,想繼承這份土地耕作。
  • 清代有個叫劉剛的人,因犯罪而被流放到烏魯木齊耕田,其實他不光犯了被流放的罪,在這之前,他還犯過殺人罪,只不過別人都不知道沒有被查出來罷了。劉剛性情暴躁,因此對耕作之事極不耐煩,於是就仗著自己體格矯健找了一個機會逃跑了。他一直跑到了根克忒,眼看就要越過國境了。
  • 南宋時,毗陵(今江蘇省鎮江市東丹徒)名醫,同時也是進士的許知可,曾經做過一個夢。夢中有一位客人來謁見他,許知可引進室內相見,兩人坐定以後,來客問可知:你生平也有所恨不能如願之事嗎?
  • 清代有位被稱為「朱解元」(注)的朱某,因為一隻眼失明,所以當地一些人便叫他「朱瞎子」,後來還有人叫他「朱半仙」的。為什麼有人叫他「朱半仙」呢?這裡有這樣一個故事。
  • 清代乾隆三年的二月間,天雷打死了一個士兵。這個士兵平素沒有幹過壞事,為什麼會被雷打死呢?人們都感到很奇怪。
  • 南宋時,錢塘有個人叫劉實,字若虛,一輩子奮鬥於科場考試。紹興五年(西元1135年)參加省試,寓居在北山僧捨。劉實的僕人王高服侍慇勤,在他身邊已多年了,一天夜裡...
  • 由於天剛下過雨,台坡有些打滑,而且坡度很高,王老頭用手推挑糞人的時候,由於挑糞人站在下位,一不小心滑倒了,滾下露台。王老頭見到這種情形,急忙跑下去扶他,但只見挑糞人一動不動的躺在地上,那兩個糞桶正壓在他的胸前,他的兩條腿已經都僵直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