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觀點】台灣朝野應推動難民法!

【大紀元9月13日訊】中國大陸異議人士蔡陸軍、吳亞林等人日前以翻牆進入美國在台協會尋求政治庇護,雖遭到美方拒絕並勸說離開,但大陸異議人士在我方境內選擇駐台外交館處尋求庇護卻是首例,若未加重視,極可能傷害台灣保障人權的國際形象,對長期標榜民主人權立國成就的台灣,也是一項嚴肅的考驗,那就是台灣推動國際難民制度牽動到兩岸關係的敏感神經。

蔡陸軍等人日前也曾前往總統府進行抗議,要求給予在台生活的身份文件,以便可以在台正常生活與工作。基本上,這應該是一項樸素的人權要求,只要有一套完整的難民甄選安置制度,要解決並不難。其實政府曾長期研擬推動難民法,並且以優先法案送到立法院審議。後來歷經政黨輪替,新政府上台重新擬定各項政策推動順序,而難民法推動工作似乎已被忽略,才引發在台停留的大陸異議人士,以越來越激烈的方式進行權益抗爭。

平心而論,目前政府推動難民法確實有些投鼠忌器:一方面正值兩岸進行協商之際,必須營造和緩氣氛,新政府或許會擔心難民法推動會刺激北京當局,使得兩岸協商觸礁;另方面兩岸正積極協商擴大交流,若台灣有了正式難民申請管道,也擔心中國大陸民眾會透過各種來台管道,群起申請難民身份,引發一波波的難民潮將使台灣難以消化。

目前,中國還不願意改善人權落實民主,也沒有放棄以武力犯台,台灣民主人權是對抗中國威脅的法寶,也是國際社會支持台灣的主要籌碼。推動難民制度,正是台灣向世界展現深化保障人權的具體實踐,難民法的適用對象是針對各國遭逢人權迫害的難民,不是專門針對中國大陸的難民,只不過因地緣關係,來自中國大陸的難民,將會是台灣受理難民的主要對象。倘若台灣擔心北京當局的抗議,就放棄難民法的推動,這將使台灣致力推動保障人權工作遭逢重大挫折,對台灣國際形象是一大傷害。試想,因為中國反對,台灣就放棄對國際人權的關懷與努力,萬一台灣遭逢自己的人權問題,國際社會為何要伸出援手?

以蔡陸軍等大陸異議人士為例,他們來到台灣尋求庇護已多時,政府在目前尚無法律依據之前,基於人道考量,暫時以專案許可方式讓他們可以停留在台,由陸委會每月給予微薄費用維持生活。但因無法取得正常身份,不能享有工作權與居留權,形同被軟禁,加上又不敢將他們遣送回大陸,他們的進退不得、無法正常生活處境,猶如遭到人權的「二度傷害」。因此台灣繼續延宕難民法的作法,並不能阻止中國難民來台,反而像是與北京政權聯手進行迫害人權的共犯結構,這與台灣追求保障人權形象是背道而馳的。

難民法的制定,是台灣關懷人權觸角延伸到國際化的必經過程,也是台灣整體移民政策的重要環節,台灣已經在北京當局打壓下無法正常參與國際社會,難道也要因中共打壓放棄對自由民主人權的追求嗎?

(本文由中央廣播電台《台灣觀點》節目提供,節目首播時間為週一至週五22時55分,網址為:http://www.rti.com.tw/)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台灣觀點】奧運前看中國經濟情勢與前景
【台灣觀點】那些看不到北京奧運的中國人
【台灣觀點】從歐巴馬旋風 看魅力領導
【台灣觀點】拒絕「台灣加油隊」  中共真應加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