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他逝世:一生為人類奉獻的史懷哲

陶笛
font print 人氣: 4471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9月4日訊】人們認識「非洲叢林醫生」史懷哲博士(Albert Schweitzer,1875年1月14日-1965年9月4日),很多是透過諾貝爾和平獎的榮譽(一九五三年十月三十一日獲頒諾貝爾和平獎)。實際上,他同時在音樂、哲學、神學、醫學、四種不同領域都有卓越成就和創意的表現,終其一生,圓融地結合神奇的才能貢獻給神、貢獻給人類,積極又徹底實踐了無私無我的最高境界的人道精神。

史懷哲具有高的音樂天賦,七歲時便寫了一首讚美詩,並為合唱曲的旋律編寫和聲;八歲時,腳還踏不到踏板就開始彈奏教會的管風琴。十八歲時,在斯特拉斯堡修習哲學與神學時,琴藝獲得法國著名的管風琴泰斗魏多(Charles-Marie Widor,1844-1937)賞識,破格收他當學生。二十三歲拜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1886)的高徒杜勞特曼(Marie Jaell Trautmann)學習鋼琴。史懷哲在二十五歲時已是斯特拉斯堡尼古拉教堂的牧師,同時也研究著音樂理論,並開始管風琴演奏的事業。他同時也是一位即興風琴的高手。

二十六歲時他已在斯特拉斯堡獲得哲學與神學博士學位外,成為一位年輕的神學家,並且在32歲出版了他首部著作《歷史耶穌的探索》,獲得很高的名譽。史懷哲的哲學信念是由全面洞察直接面對的事實開始,這樣的哲學信念啟發他的是人道精神的覺醒,他說自己「與許多也想活下去的生命一起存活」。對他來說,「倫理」必須包含真實地對每個想活下去的生命表示同樣的尊敬。他認為西方文明因為慢慢放棄肯定生命為倫理基礎,所以腐化了。

史懷哲的生命觀、世界觀就是以尊重生命與付出為堅定的信念,從哲學的洞察到實踐,史懷哲以刻苦的、堅忍的行動,同時融合了自己的才能,持續不絕地實踐生命的信念。

二十一歲那一年(1896年)他下過決心:「三十歲以前要把生命獻給傳教、教書與音樂」、「三十歲以後…把個人奉獻給全人類」。當他看到非洲的有關尋求醫療人員的支援時,喚起了內心的許諾,決定以一個牧師與醫生的身分進入非洲關懷生命。史懷哲從頭投入醫學,不畏艱苦,花了七年的時間取得醫學博士學位。接著前進非洲,奔赴蠻荒在赤道非洲喀麥隆的蘭巴倫納(Lambarena)建立醫院,展開身心靈一體的的醫療工作長達三十五年。

破雞舍充當傳教辦事處,也是他最初義診的地方。患有心臟病、肺病、精神病、脫腸、橡皮病和膿傷的患者很多,熱帶赤痢、痲瘋、昏睡病、日晒症及疥癬等病症更是普遍流行,不過最難對付的強敵卻是土人對病痛的錯誤觀念,以及慵散、偷竊和浪費的習性。在叢林中,他親自和土人一起建醫院,自製磚頭、配藥方、墾荒地拓農場。同時他的醫院也是寵物之家呢!史懷哲日以繼夜醫治他們的身體,關懷他們的靈魂。他是土人的嚴父、兄長、工頭和密友。土人喚他「歐剛加」──神人。最難能可貴的是,他對土人的愛是不存偏見、真心尊重,而且先他後我、絕無私心。

歷經兩次世界大戰,史懷哲夫婦曾因德國人的身份而被拘禁,也被關過法國俘虜營,因此感染赤痢和日晒症,夫婦倆飽受病痛的折磨,也經常面臨饑荒和資金短缺。三十五年間,史懷哲前後進出非洲十三次多是為了非洲醫院募款籌辦演奏會。除了開演奏會,他也設計、改造、挽救毀壞的管風琴,將所得用來蓋非洲蘭巴倫納的醫院,不斷擴充設備,重建醫院,以便照顧更多的病人。他的熱情終於引起主教和世界各國愛心人士的迴響。

史懷哲是用生命實踐基督真理的信徒,他的心靈與行動的力量已經超過人類形容偉大的語言。@*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些科學家無法突破現有的知識,局限在前人的觀念中打轉,因此一生只能人云亦云,不會有什麼大的進展;有些則能夠從自己觀察到的自然現象中,大膽的推理、研究,因此能夠獲得難以預料的成就,即使成果不一定能為當時人所理解,但肯定會對後世造成巨大影響。
  • 安東尼‧韋瓦第(Vivaldi, Antonio),1678年出生於義大利威尼斯,卒於1741年7月28日的維也納。14歲起皆受神父訓練,25歲成為神職人員,因他的髮色為紅色,故有「紅髮神父」之稱,但後來卻以「身體不適」的理由離開神職。
  • 《哈利波特》可以說是近年來全球最暢銷的系列書之一,每集出版,都造成全球《哈利波特》迷的轟動。從1997年《哈利‧波特》第一集問世以來,這一系列叢書已被翻譯成近70種語言,在全球200多個國家累計銷售超過3億冊。這個驚人的銷售風數字,讓作者J‧K‧羅琳從一貧如洗,變成歷史上第一個收入超過十億美元的作家。
  • 法國小說家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在近十年的創作生涯中,發表了三百五十六篇短篇小說與六部長篇小說。由於他的短篇小說結構精巧,擅於以細微的動作傳達人物微妙的心裡變化,文字流暢優美,因此有世界短篇小說之王的美譽。
  • 每年只要到8月8日前夕,大家可能都在構想今年的父親節該如何慶祝,自媒體接收到的資訊,也多是禮品的廣告。然而,在大多數人慶祝節日的時候,知名女歌手王菲的身旁也同天響起生日快樂歌、和大批粉絲的熱情祝賀。
  • 美國第31任總統、有「偉大的人道主義者」赫伯特.克拉克.胡佛(Herbert Clark Hoover,-1964年10月20日),1874年的今天8月10日生於愛荷華州一個德國裔家庭。

    胡佛年幼時雙親去逝,由他的舅父扶養長大。寄人離下的生活使他養成了獨立的性格。20歲取得斯坦福大學地質學學位,致力於探查礦產,工作勤奮刻苦。他在緬甸擁有銀礦礦井,給他帶來源源不斷財富。

  • 二十世紀的時尚大師─可可‧香奈兒(Coco Chanel),出生於1883年8月19日,卒於1971年1月10日,享年88歲,為法國時裝設計師,也是香奈兒(Chanel)品牌的創始人。
  • 人的一生是否一成不變?或者,隨著見聞、視野的拓展,再加上一些契機,能讓自己開闢出另一片天?在90年的歲月中,畫壇老頑童劉其偉也扮演了保育代言人、原始探險家、人類文化研究者等角色。1912年的今天正是這位老頑童探索世界的開端。
  • 在筆者的高中求學階段,同學談論的話題多是日劇的劇情、演員。不久後,電視上開始出現不一樣的面孔、風俗表現,戲劇中,主角的飲食奇特,像是泡菜、辣炒年糕、人參雞等食物,讓身處台灣的我們不禁好奇。從一開始的不習慣到後來掀起「韓流」,南韓的演員、歌手,漸漸在觀眾的心中佔有一席地位。
  • 全球富豪排行的名人,美國波克夏公司總裁,現年八十一歲的投資家巴菲特(Warren Edward Buffett) 被稱作「股神」,面對瞬息萬變的股票市場,他的致富之道有什麼獨門之處呢?有些支持巴菲特的投資者說:「我們投資巴菲特,很大的原因,是他正直,並堅守道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