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故事:孰輕孰重

陸文選介
font print 人氣: 14
【字號】    
   標籤: tags:

阿育王是印度歷史上偉大的國王,他不朽的功績,在於首次統一全印度,結束了印度長期的割據分裂局面。

當他完成統一大業後,為了顯示自己的成就,一次趁殿會群臣之際,對大臣們說:“ 諸位愛卿,現在還有不屬於我的天下嗎?”群臣答:“大王聰明智慧,賽過天神,文韜武略,統一全土。現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再沒有不屬於您的天下了。”阿育王聽後心中大喜,便要賞賜群臣。
這時只見一位老臣,上前對他說:“大王您不要高興太早,依我看,國境之內還有不屬於您的地方,那就是大海。大海龍王不曾派人來通報拜謁,也不曾獻過什麼貢品,所以我說龍王的大海,是不屬於您的。”阿育王聽後不信,一定要親自去看看,便帶領幾十萬大軍,吹號擂鼓,高舉戰旗,浩浩蕩蕩地來到大海之濱,想請龍王出來說話。

然而,大海平靜極了,根本看不到龍王出來。阿育王大怒,高聲呼喊:“龍王你給我聽著,你的大海在我所治的國境之內,你為什麼不出來見我?”許久之後,仍然不見龍王。阿育王毫無辦法,便轉身問那位老臣說:“有什麼辦法才能讓龍王出來呢?”

老臣回答:“龍王的福德,現在比您的大,所以他是不肯出來的。如果您不信,可以各取黃金2斤,分別為大王您和龍王造像。然後過秤,可知道您的像輕,龍王的像重。由此便可得知龍王福德多,您的福德比他少。若想使龍王歸服,大王您多種福德就是了。如何種福德呢?那就是多做善行,敬重佛法!”

阿育王聽後,立即派人替龍王和自己造像,果如那位老臣所說,雖然同樣用了2斤金子,阿育王的像,卻比龍王像輕了好多。阿育王便聽從老臣的話,多做善行,建立養老院,侍養鰥寡孤獨,廣發救濟金,賑濟貧苦百姓;同時又到處建立佛教寺院、寶塔,供養僧眾。3年一晃就過去了,阿育王的善事,已多得不可勝數。再稱阿育王像與龍王之像,奇跡發生了:王像比龍像重。這時,那位老臣對阿育王說:“大王啊!龍王現在就會歸服於您了。”

阿育王聽後,此時,心中反而沒了原先那種爭強好勝之心.兵也不帶了,單身一人再次來到海邊。只見龍王化作一少年形象,自海中急忙奔出,跪倒在阿育王身前,行臣禮,問候起居,並將海中無數奇珍異寶,作為貢品,獻給了阿育王。

這個故事,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世上孰輕孰重?行善、敬佛,最為貴重!@

(事據《佛教典故趣談》)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受戒的過程中,天下起了甜美的雨露,還飛來兩隻孔雀落在殿前的臺階上。
  • 那天中午,揚州一個講堂裏正講法,有一千多聽眾,忽然西北傳來異香和經聲佛號。
  • 鄉里的人都很驚駭整件事情,都因此而爭著信奉佛教。當天是該月的初六,所以就把所造的浮圖(佛塔),稱為“六日浮圖”。
  • 走到西廊下面時,馮生忽然看見有許多僧人的畫像,其中一人的形狀與鑑法師一樣。
  • 已煎煮一面的鮮魚居然起死回生,相傳繁殖。
  • 神奇的是,人們卻沒有聽到他使用斧子、鑿子等工具的聲音。
  • 五百比丘們也深覺慚愧,原以為愚癡者,竟是這樣一位證得果位的覺悟的人。
  • 通常,供養多了,物質生活過得豐富,反而妨礙修道,不過,在羅侯羅看來,這些身外之物拖累不了他,凡是有供養時,他總是轉贈或與大家分享。
  • 你所希望看到,聽到的是人情、人性的事。而法理有時是不能順著人性的。把人性淨化,與真理相應,那才是最要緊的修行。
  • 佛陀想:在我說法時,比丘們已失去了相互間的尊敬、謙讓,等我涅磐之後,他們將怎樣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