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全國第一座海水供水系統啟用 宜縣養殖業受惠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31日訊】(據中廣新聞張佳琪報導)台灣海水養殖專業技術,首屈一指,但一直以來養殖池所需用水,取得方式卻十分原始,幾乎都是養殖戶自己找人設法從海邊拉管線,一路拉到養殖池,引入海水。今天起,養殖戶的痛苦可以稍微減緩了,全國第一座的海水供水系統正式在宜蘭的大塭、常興養殖區啟用,養殖戶再也不必自己四處拉管線引海水,更不必擔心天然災害或人為破壞造成養殖用水中斷。農委會漁業署正規劃,未來在其他重要養殖區也興建海水供水系統,以提高國內水產養殖環境與水產品的品質。

海水養殖水產品,最重要的就是養殖用水的取得,養殖戶為了引入海水到養殖池,幾乎是各出奇招,最常見的方式就是到海邊挖井拉管線,以長達數公里的管線引入海水。所以海水養殖戶最怕颱風來,強風豪雨一旦破壞管線,養殖池立刻有斷水的危機。另外,裸露在外的管線,有時也會受到車輛來往而損壞,甚至也出現過被人刻意破壞的狀況,遇到這樣的情況,真的會讓養殖戶急得跳腳。

為了讓養殖戶可以安心生產,不再為水源問題傷腦筋,同時也避免養殖戶私下挖井拉管線破壞國土,農委會漁業署補助養殖區興建海水供水系統,並選定宜蘭大塭、常興養殖區為第一個示範點。週六這個供水系統正式落成啟用,宜蘭縣農業處漁業管理所技士葉宗賢表示,這是全國第一座海水供水系統,管線全面地下化,漁民再也不必到海邊拉管線,也不用擔心災害或人為破壞造成養殖用水中斷,葉宗賢說:「漁民會有比較好的海水來使用,對他們的養殖會有比較好的幫助」。

供水系統將可供應養殖區總計250公頃的魚塭使用,這些魚塭主要是養殖白蝦、台灣鯛、紅蟳等經濟價值較高的水產品。未來各重要養殖區,可望陸續設立海水供水系統,促進台灣養殖業的永續發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