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對成功的錯估,或說為何我們會抗拒改變

所有經理人相見恨晚的一本書(1)

馬歇爾.葛史密斯 &馬克.賴特

人氣 1
標籤:

普登這家保險公司數年前上過一則廣告,片中有一只灰熊站在急流中,只剩下脖子以上露出水面,嘴巴打得大開,□牙裂嘴的。

這隻熊快要夾住一只逆流翻躍的鮭魚,旁白是:你也許覺得自己是這隻熊,不過我們建議你把自己想成是這隻鮭魚。

這則廣告是設計來銷售失能險,我覺得這是很有力的陳述,恰好說明了我們在職場上會錯估自己的成就、地位及貢獻。我們:

高估自己對一個案子的貢獻度

奪取功勞,有時局部有時全部,其實那是別人的成功

高估了自己的專業能力和自己在同儕心中的份量

順勢遺忘了我們犯的昂貴失誤及耗時的虛功

誇大我們的專案對利潤的貢獻度,因為沒有去計算執行時真正及隱藏的成本(成本是別人的問題;成功是我們自己的)

所有的這些錯估是成功而非失敗造成的,是因為我們從過往的成功中得到正向支持,而且,在心態上是很容易交待的,我們認為過往的成功預告了未來的大成就。
  
這不盡然是件壞事,像上帝那樣無所不能的錯覺加持了我們自信,儘管有點太輕易得到。把懷疑消除了,讓我們看不到工作上的風險及挑戰。

如果我們能緊抓住事實,看清楚每個狀況的如實面目,早上可能就不想下床了。畢竟在我們社會中最具現實感的是憂鬱症患者。

但當我們必須改變時,錯估就是一個嚴重的負債了。我們坐在那,充滿無所不能的感覺,當有人來試圖叫我們改變一下時,我們給他十足的排頭。

這是個有趣的三段式反應。

首先,我們認為這個人搞不清楚,他得到的訊息有誤,所以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他搞錯了,真正應該改變的對象不是我們。

然後,我們突然覺得,也許對方沒有搞錯。也許我們被注意到的缺點真有其事,於是進入否認的模式。批評不適用在我們身上,否則我們怎麼可能會這麼成功。

最後,別的都不管用了,我們就攻擊這個人,抹黑這個來傳遞訊息的人。「為什麼像我這樣聰明的人,」我們想,「要聽你這樣一個輸家講話?」

這些只是初期淺層的反應,叫做否認機制。這些成功人士會把它加入許多正面的詮釋,包括:一、他們過往的成功,二、他們影響成功的能力(而非純粹運氣好),三、他們樂觀相信他們的成功將延續到未來,四、掌握自我命運的感覺(相對於被外力所掌控),於是你得到一堆抗拒改變的混合體。

幫助我們成功的有四個主要信念,每一個都使得改變成為困難的事,而這就是成功的弔詭:將我們帶到這個境界的,可能會讓我們無法到達那裏。讓我們仔細看看這些「實證有效」的信念為何會阻撓我們改變。

信念一:我已經成功了

成功的人對自己的技能和天賦有信心。

成功的人成天悄悄地在自己的血管和腦袋中流動一個念頭,這句真言會像是:「我成功了,我成功了,我成功了。」

這是他們的方式,告訴自己,他們擁有可以贏了再贏的技能和天分,不論他們是不是在腦中迴盪這句話,這就是成功人士的自我對話。

你也許覺得自己不適合這樣描述,你也許想這真的瘋了。但看看你自己,你怎有信心每天早上起來上班,充滿鬥志和渴望前去競爭?

這不是因為提醒自己最近創造了多少爛攤子,或遭受多少挫敗;相反的,那是因為你不去想那些挫敗,而選擇留下成功的幾段光榮記憶。

如果你像我所認識的多數人一樣,就會經常著眼於正向的事情,回味表現耀眼時的景象,令人驚豔、拔得頭籌時的場域。

也許是在會議中那五分鐘的發言,淋漓盡致地表達高見。(誰不曾在腦海中一次次回味精彩片段,彷彿那是賽事中的精彩鏡頭重播。)它可能是你寫得言簡意賅的一份備忘錄,老闆讚賞有加,還要公司裡每個人傳閱。

(誰不會想在有空時重看一下?)不論能證明的是什麼,只要它是好的,幫我們掙面子的,我們會自己再三咀嚼,還會轉述給任何肯聆聽的人。

在你成功的朋友身上,你會看到這種自信心態,只要聽他們對你重述的故事內容就知道了。他們會去細說自己的失敗嗎?還是他們是勝利的傳奇?如果他們是屬於成功的朋友的話,就應該會是後者。

談到我們腦海中的思惟,我們不會自我貶抑,而是自我拉抬,這是好事,缺乏這個,也許早上會爬不起來。

我有一度和一個大聯盟的球員談話。每一個打擊手都會有幾個讓他打擊率比較漂亮的投手,他告訴我:「當我碰到一個過去都讓我打擊得比較漂亮的投手時,我通常站上本壘時都會想著,我『擁有』這個人,這會給我信心。」

這不令人意外,對成功的人而言,過往總是序曲,總是好的,但他還更進一步細想這事。

「碰到讓你打擊不漂亮的投手要怎麼辦呢?」我問,「碰到一個『擁有』你的投手,你會怎麼處理?」

「一樣啊,」他說,「我上到本壘時想著,我可以打敗這傢伙,因為我以前打倒過比他厲害多了的投手。」

換言之,他不只是倚靠過往的成功來支撐成功態度,甚至還倚靠那些並非太瑰麗的過往表現,那些證據本該是會削減他的自信的。成功人物從來不喝裝半杯
水的杯子。

就算是屬於團隊的成就,他們也依然如此,不管他們多尊重他的隊友,當整隊人得到好成績,他們傾向於認為自己的貢獻要比實際上的更多。

我曾經對三個事業夥伴進行一個調查,要他們估計自己對收益的貢獻比,因為我認識這家企業的資深合夥人,我知道真實的數字。但這三人給的數字加起來,超過百分之一百五十!每一個都認為自己對公司利潤的貢獻比逾半。

這不只在我輔導的人身上成立,在任何職場都成立。如果你要同事評估對公司的貢獻比,總數往往超過百分之一百。這沒有錯,你希望周圍的人都是自信的人。(假如得到的總分低於百分之百,我勸你找新的工作夥伴。)

這個「我成功了」的信念,雖然大多數時候都是正面的,但在行為需要改變時會變成一種障礙。

成功的人經常在與同儕比較時高估自己,假使你讓成功的專業人士去幫他們自己及同儕打分數(在我的訓練講師生涯中,已經試過至少五萬個人),百分之八十到八十五的人會把自已評在前百分之二十,而百分之七十的人會把自己列在前百分之十。

社經地位更高的人這種傾向更強,像是醫生、機師、和投資銀行家之流的,百分之九十會把自己評為前百分之十。

醫生可能是最有錯覺的一群。我有一次為了一個延伸的研究,必須和一群醫生談話,那個研究確認了有一半的醫生畢業的成績屬班上後段,當場有兩個醫生堅稱這是絕無可能的事。

想像一下要如何去告訴這樣的人,他們有些事做不太對,必須要改。@待續…

摘 自 《UP學》 李茲文化有限公司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讓管與被管都是一種幸福(4)
財經部落格主的指數化投資法(5)
權責式領導如何運用槓桿原理(2)
經理人必備數字管理全書(3)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