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水稻徒長病趨嚴重 台東農改場提供防治方法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4日電)被農友稱為「稻公」的水稻徒長病,日趨嚴重,農委會台東區農業改良場提供防治方法,同時呼籲農友發現病株隨時拔除。

台東區農業改良場表示,水稻徒長病是台灣和日本水稻古老病害之一,最大特徵是莖部不正常徒長,比正常的水稻還高。日本人稱為「馬鹿苗病」,馬鹿苗即惡苗之意,中國則稱為惡苗病,台灣農民俗稱為稻公或男穗,意謂稻株高大但不結實。

台東區農業改良場作物環境課副研究員李惠鈴表示,水稻徒長病近幾年在台灣各地區水稻苗床及稻田都日趨嚴重,尤其在花東地區更為猖獗,稻田中隨處可見許多「出類拔萃」的徒長病株,水稻高雄139品種受害最明顯。

李惠鈴表示,推究病因,可能是現在田間禁止焚燒殘留稻稈,病菌易隨罹病殘株留存田區土壤,導致採種田普遍發病,稻種帶菌率隨之增高,種子若未經適當消毒,秧苗即會普遍罹病,插秧後又再遭受土壤中的病菌感染,雪上加霜,惡性循環,使得此病發生日趨普遍而嚴重。

李惠鈴建議農民防治方法,第一,選擇抗病品種:改良場觀察發現,相對於其他普遍栽培品種,台東改良場育出的台東30號在田間發病率相當低,且這品種兼具優質且抗稻熱病的特性,鼓勵農友考慮將台東30號列入優先選擇。

第二,選用健康稻種:由於種子帶菌是徒長病主要傳播途徑,建議育苗業者必須選擇無發病的清潔稻田採種。

第三,進行稻種消毒:依台東改良場多年試驗研究結果,建議選用25%撲克拉乳劑1000倍、20%披扶座可濕性粉劑1000倍,浸種消毒處理24小時;或參考使用62.5%賽普護汰寧水分散性粒劑1000倍、25.9%得克利水基乳劑2000倍,浸種處理24小時後催芽播種。

第四,拔除病株:徒長病一旦發生後,病原菌將侵入水稻的維管束危害,無法有效施藥防治。秧田若發現罹病秧苗,須隨時拔除,不可移植於田間;田間發現病株,亦應隨時拔除,以減少病菌在田區土壤殘存。

台東區農業改良場強調,將對徒長病害發生生態繼續深入研究,包括調查田間病原菌殘留密度、不同水稻品種的抗感性、病原菌抗藥性及開發非農藥防治方法等,以有效解決水稻徒長病逐年嚴重的問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