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故事:一心向道的劉潛

朱月明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49
【字號】    
   標籤: tags: , ,

劉潛,小名叫宜哥,是唐朝宰相劉瞻的哥哥。劉潛家裡貧寒,可是愛好道家學問。曾經有個道士經過他家,見他與眾不同,就問他是否知道修道之事。潛回答說:「知道,可我本性太俗氣,業根不淨,怎麼能強學呢?」道士說:「我們能互相學習嗎?」潛說:「不敢當。」於是拜道士為師,隨之進了羅浮山。

當初,劉潛與劉瞻一起讀書作文章,劉潛仰慕高尚的事物,劉瞻則羨慕仕途之道。劉潛對劉瞻說:「我肯定不會考中,但將會隱逸於山林。你考中後,一定會為塵世中的俗務而奔忙。然而,你在富貴時要小心謹慎,四十年後,可見分曉。」劉瞻回答說:「神仙之事過於遙遠,秦皇漢武,不也沒求到嗎?真不如到朝廷去作官來的實在?」自此,劉潛越發勤於修道,最後隱居在羅浮山。劉瞻則進士登科,步步高陞,直至位及宰相,以謹慎著稱。

後來劉瞻被貶到日南,途經廣州朝台時,把船停泊在江邊。忽然有個頭梳丫角身穿布衣的少年,冒著暴雨來到船前,衣服和鞋子卻沒有濕。他說要見劉瞻,劉瞻的隨從都很驚訝,問他何人。他說:「就說宜哥來了。」隨從報告給劉瞻,劉瞻問那人的形象特徵,隨從一一告訴了他。劉瞻既驚訝又感歎,把劉潛迎入船內。劉潛看起來也就二十來歲,劉瞻卻已是白髮衰朽之年,正在做被流放之臣。劉瞻悲喜交加,潛勸慰他說:「我倆為兄弟,手足之情,往日我所說之言,恰好四十年了。」劉瞻也很感歎,就問潛說:「我能再去修道嗎?」劉潛說:「你已身在榮華富貴之中,恐怕難以放下這些,心也不可能靜下來。即使自家哥哥已升天仙也不可能救你。今天是來向你道別的,不是來救你的。」於是哥倆同船而行,暢談平生闊別之事,一天晚上,潛突然不見了。

後來,在羅浮山中,時而會見到劉潛。劉瞻最後死在被貶的地方。

(資料來源:《續仙傳》)

(英文版:http://www.pureinsight.org/pi/index.php?news=2180)

──轉自明慧學校(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海南道人惠英,字穎孺,出生十二日母親就去世,七歲出家為小沙彌,二十歲跟隨我學習。我在各道場所講述的佛理精要,從來不曾想過要把這些言論收集記錄,彙編成書。
  • 雖然緱氏山海拔僅有308米,但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它的出名卻是因了兩位神仙的緣故。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西王母,據說她曾在緱山修道。因為她姓緱,故該山名緱氏山,後簡稱緱山。另一位是是周靈王的太子晉,又稱王子喬、王子晉。
  • “從善如流”指聽從好的、正確的意見,就像流水向下那樣迅速、自然。
  • 此典故形容人風儀高雅,為人稱羨、效仿;也用以詠外出遊賞。
  • 古代修道者甚多,而得道者極少。這是因為修道艱難,師父對弟子要求非常嚴格。若是沒有非凡的決心和意志,則很難修成。
  • 「方外之士」出自《宋史‧隱逸傳》,又作「方外之人」。「方外」,世外的意思。
  • 人的大腦就像一個容器,裡面裝進了什麼,它就是什麼。所以要多讀好書,不要看邪惡的東西,不好的電影都不要看。以保持思想、心靈的純正。
  • (BBC報導)週日(5月24日)在憑弔二戰遺蹟、意大利南部的卡西諾山修道院的時候,教皇號召中國信眾恢復對基督的信仰和教廷的效忠。
  • 故事源自《戰國策﹒齊策四》,曰:“黜願得歸,晚食為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虞。”
  • 唐朝時有位法名釋常愍的僧人。他是山西并州人,自從剃髮出家後,就修煉佛教淨土宗的佛法,發願一定要去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因此總是精進不懈的念誦那一法門的佛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