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英雄:彭鏡興回流農村 種出好米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嘉泰花蓮縣6日電)「原以為耕作很容易,沒想到一天下來,雙腿竟然抖個不停無法站直。」身為長子的花蓮縣玉里鎮子弟彭鏡興,從台北返鄉傳承衣缽從事農耕,歷經25年的考驗,終於種出經典好米。

彭鏡興民國64年退伍後到台北福華電子公司上班,「當時薪水待遇很不錯,生活也很好過,不過工作6 年後,從事農耕的父親逐漸老邁,我是家裡的長子,家中又是三代務農,最後在父親召喚下,放棄台北的工作,於民國72年帶著妻子和年幼子女返鄉傳承家業」。

「記得以前大概6、7歲的時候,就常到田裡幫忙農事,當初決定回玉里接下農耕工作,心裡很有把握,認為應該沒有問題,可以很快就上手」,彭鏡興回想起當年自信滿滿的情景時,不是得意的笑,而是有一點尷尬的苦笑。

個性「土直」、耐性和毅力十足的彭鏡興,在父親彭文球的指導與自我嚴格要求下,對農耕所需體力和相關技術逐漸磨練出具備獨當一面的條件和實力,也深入瞭解稻農生活困苦問題。

彭鏡興說,「這種經驗和小時候在田間玩耍的幫忙,實在是差天差地,種田的辛苦和收入不成比例的情形,不是都市人所能感受得到」。

當年農村缺人、缺技術,彭鏡興說,「民國72年回玉里種稻時,農村還是以人工插秧為主,卻遇上台灣工商業蓬勃發展的年代,導致農村人力不足,我在第2年隨即發展水稻育苗事業,因應農村插秧人力不足的問題,結果獲得很不錯的成績」。

台灣稻農處境艱困的問題,在彭鏡興心中一直是個難以解開的結,他常自問到底關鍵問題出在哪裡,最後在民國90年前往日本考察時,模糊的疑團終於獲得釐清,並找出具體清晰的答案。

「台灣稻農收成後,稻穀絕大部分以原物料的低價出售給糧商,糧商加工為白米以更高的價格賣給消費者,利潤都被中間商剝削,稻農只能賺個工錢,而日本稻農則是大多自己加工賣白米,擺脫中間層層的剝削,利潤當然很好」。

不甘辛苦種植稻米的心血遭剝削,彭鏡興開始展開擺脫中間商控制的行動,「這個嘗試其實也是對自己稻米品質有信心的表現」。民國93年彭鏡興自創稻米品牌「天禾玉」,逐漸打響名號。

他的努力終於獲得回報,民國97年榮獲農委會「全國十大經典好米」的殊榮,並於當年到日本山形縣南陽市參加「第十屆日本米.食味鑑定國際競賽」,榮獲特別優秀獎,爭取到國際的肯定。

彭鏡興於民國96年與全省43位有相同理念的稻農合組稻米公司,正式跨出擺脫中間剝削的一大步,去年已有100家企業認養,估計約有10萬名消費者食用約30萬斤的高品質白米。他希望能讓稻米產業生根,讓台灣農村繼續富麗。

台灣的農業雖被認為是夕陽產業,但彭鏡興堪稱是種稻的釘子戶,特別是在經濟不景氣時節,農村的包容力完全被凸顯,包括休無薪假、失業的人口都返回農村,三餐都能溫飽,減少社會問題的發生。

「政府只要好好協助農友改善經營環境,農村只要能活下去,國家社會就會有希望」。傳承農耕25年的彭鏡興,很期盼年輕人能接手繼續維護稻米產業文化,但是他也提醒他們仍須歷經雙腿發抖、站不直的磨練階段,才能學到純熟的技術,種出品質佳的好米,畢竟「不經一番寒徹骨,何來梅花撲鼻香?」980506

「今天的台灣英雄」專欄部落格網址:http://www.cna.com.tw/TWHero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