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川:「最開心城市」恰恰反襯中國人不開心

王石川

人氣 1

【大紀元7月21日訊】在全國進行的為期兩週的測試中,北京的「開心指數」為56.06%,最終以0.5個百分點的優勢,超過上海摘得「最開心城市」桂冠。此外,開心指數排名第二到六位的城市按順序分別是:上海、昆明、西安、廣州和成都。(7月20日《京華時報》)

如此費時、費力,實在弄不懂組織者進行「開心指數」測試有何現實價值?是給政策制定者提供數據支撐還是意圖粉飾,為形象工程擦脂抹粉,抑或乾脆就是一個數字狂歡,一個窮極無聊的遊戲?讓人困惑。

不過,打量這一測試結果,筆者不僅沒有感到開心起來,反而憂從中來,因為我看到了被測試者的不開心。即以榮膺最開心城市的北京為例,北京的「開心指數」為56.06%,反過來解讀這一數據,可以說不開心或者未置可否的人高達近一半。換言之,即便名為最開心城市,也只不過剛過半數的被測試者感到開心。這是一個令人不安的數字。開心的人不算多,不開心的人不算少,當然不值得欣喜。

其實,與其進行開心指數的測試,不如進行不開心指數的測試。如果北京勉強算是最開心城市,那麼有沒有最不開心城市?如果有,哪個城市是最不開心城市?居民為何不開心?這一切都需要追問。

前一段時間,有一本名為《中國不高興》的書貌似很火,有人稱,實際上不是中國不高興,而是中國人不高興。斯言誠矣。筆者曾看到一篇文章,作者稱:微笑和輕鬆是許多海外國家給我們最大的印象,你能見到各種各樣的人,不同膚色,語言,不同的職業,但有一個共同的地方,這些人的臉上都有微笑和輕鬆的痕跡,尤其是當大家雙目交匯的時候,你會發現,他們多會微笑著來表示禮貌,微笑是來自心底。在中國,卻很少看到人們發自內心的微笑。說中國人很少微笑,這話大抵不錯,當我們走上街頭,我們遭遇的多是一張張悲慼的臉、愁苦的臉、冷漠的臉、沉重的臉、麻木恣睢的臉,確實罕見有發自內心的帶著微笑的臉。據報導,某機構在對22個國家總共2萬多人中進行調查的結果表明,只有9%的中國人認為自己是個快樂人,而英國為36%,印度為37%,美國為46%。

中國人為何不開心?我們每個人為什麼不開心?這當然是一個宏大的敘事,非三言兩語所能說清,並且因人而異。但我想,如果犖犖大端地談,不外乎如此幾點:活得累,生活、工作皆有沉重壓力;貧富懸殊,行業收入差距拉大;社會保障程度不高,常懷後顧之憂;教育、住房和醫療三座新大山屹立多年,難以撼動;食品不甚健康,居住環境不甚宜居,水、空氣等污染觸目驚心;一些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腐敗未得到有效根除,憤恨不已卻無可奈何……而這些又極具共性,不是一個群體所遭遇的困境,而是絕大多數國人都面臨的現實。相信有了這些不開心的事,很難讓人能開心起來。

社會學上有一個概念叫「跑步機效應」,意即經濟發展了,但是人們的幸福水平還在原地不動,更有甚者是大踏步後退。這樣的發展顯然就背離了發展的初衷。應該說,這些年我們的經濟的確突飛猛進,物質極大充裕,但我們的開心並未水漲船高,是我們太不知足還是權利意識更復甦等其他原因?事實上,如果經濟發展不能同時帶來必備的社會保障,如果不同時剷除腐敗孳生的土壤,如果不根除日益激烈的貧富懸殊,開心終究只是一種奢望。要說開心,也只是少數人的開心,是那些從改革中大獲其利的蠹蟲們的開心,是那些有雄厚保障的公務員的開心,是那些年薪數百萬乃至數千萬的壟斷巨頭高管的開心……比如,一項調查顯示,在有工作的人中,政府機關、事業單位以及企業的領導幹部和管理人員幸福指數最高:66.28。

每個人都有不開心的權利,每個人更有開心的權利,只要是發自內心的,開不開心都是一種幸福。但是,如果外在的因素導致很多人不開心,這就不正常,就值得深思了。「陌生人,你將在此過著舒適的生活。在這裡享樂乃是至善之事。」這是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的一句名言。也許在當下,讓國人過上舒適的生活,方是提高開心指數的一個最基本前提。@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市場營銷系列:美國人要飯和中國人的高興
五嶽散人:貧窮也是不能接軌的
張煒:《中國不高興》與時俱進的陳腐
管見:看「新天問」,中國真的不高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