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尼泊爾窮孩子命運的老人

font print 人氣: 17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7月4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斯魯伊澤加州索薩利托報導)奧爾加‧默裡在尼泊爾幫助成千上萬的貧窮兒童改善生活,從而成就了成千上萬的小奇蹟。默裡在退休之後把所有的時間都奉獻給尼泊爾的兒童,為他們爭取她認為是所有的兒童與生俱來的權利,這就是教育、住房、醫療以及親友的扶持。

默裡今年83歲,丈夫已經去世,她也沒有孩子。但她一直想為年輕人做事。在長年從事法律和調查性新聞報導之後,她跟一些朋友訪問尼泊爾,發現了為孩子做事的機會。

默裡說:「那年我快60歲了,我到了山裡,被那裏的孩子吸引住了。他們衣衫襤褸,骯髒不堪,但他們卻很快樂,充滿活力。他們想要的就是上學。大部份尼泊爾的兒童當時不能上學。我突然產生了一個想法,『啊,我知道了我下半輩子要幹甚麼了。我要讓尼泊爾的孩子上學。』」

說幹就幹。默裡自己出錢,給一些尼泊爾殘疾兒童提供獎學金,還有學習用具和校服。隨著獎學金數量增多,默裡意識到需要有更好的規劃。她於是在1990年成立了尼泊爾青少年教育機會基金會。去年,基金會為4000多名兒童發放了獎學金。

默裡第二次訪問尼泊爾後,尼泊爾青少年教育機會基金會開始了第二項使命,這就是資助一些附屬於醫院的兒童康復之家。

默裡說:「一個半死不活的孩子進來,對外界毫無反應,只是一個勁兒地哭,好像馬上就要死掉。過一個星期,他看上去健康一些了。再一個星期,他開始有了笑容。平均五個星期之內,他就活蹦亂跳,高興快樂了。看到這種景象讓人很是激動。只要350美元,五個星期的醫院治療,就能挽救這個孩子的性命,也讓孩子的母親受到教育。這實在是很合算。」

桑托士‧巴斯奈特說:「我們的世界需要更多像默裡這樣的人。她實在讓人敬佩。誰說一個人不能成就甚麼大事?」

桑托士9歲的時候遇到了默裡。當時,他流落街頭,一隻胳膊截肢。默裡把他送到她在尼泊爾為孤兒設立的兩個住所當中的一個。那裏的孩子都是被遺棄的貧窮孩子。

桑托士今年27歲了。他在那所孤兒院中長大,學英語,上高中,現在正在加州的一所大學攻讀商業管理碩學位士。桑托士把默裡稱為仙女,叫她媽媽。

桑托士說:「要不是當年她找到了我,我就不會有今天。我甚至不知道我會不會活到今天。或許,我會繼續流落街頭。我甚至不願去想這種事情。」

很多得到默裡救助的孩子非常希望能有所回饋,桑托士也是一樣。他和一些從尼泊爾來的學生開創了一個項目,幫助尼泊爾難民滿足他們在美國定居時的基本需要。他們還設立了一個網站,幫助外國學生適應美國的大學生活。

默裡最新的使命是幫助尼泊爾女孩。尼泊爾農村地區的貧窮家庭常常把小女孩賣出去給人當傭工,以此換取一年50美元的收入。默裡開創了一個項目,讓這些家庭可以得到牲畜,養大後賣出去,這樣,他們就不必出賣孩子的勞動力了。

默裡說:「我們這個項目不需要任何現金往來。我們給一個家庭一隻小豬,或一頭山羊,給他家的女孩學習用品、校服,給女孩付學費。我們這樣做不僅僅是挽救女孩,而且也是要消滅這種出賣女孩的習俗,讓當地人群起反對這種習俗。」

到目前為止,有4千多個女孩兒得到幫助,可以繼續跟家人在一起,還可以上學。

25年來,默裡改變了大約22萬5千名尼泊爾兒童的命運,把他們從貧困中解救出來,給他們提供安全、教育和愛。她說,讓她奮鬥不已的動力是看到「她的」孩子們茁壯成長,看到她所創立的尼泊爾青少年教育機會基金會還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現在身高51釐米、體重4.5公斤的卡根德拉到今年10月滿18歲時,有可能成為吉尼斯世界紀錄裏最矮的人。卡根德拉是尼泊爾人,生於首都加德滿都以西的巴格隆縣。
  • 6月24日,在華人服務中心徐惠寶律師的安排下,聖地亞哥規模最大的慈善機構之一--聖地亞哥食品銀行(San Diego Food Bank)舉辦華文媒體說明會,向華人社區介紹自己的宗旨和各項服務項目。有關負責人表示,食品銀行將加強與各華人社團的合作,加大服務當地華裔人士的力度。
  • 目前就讀新加坡國立大學音樂系的許書豪、許庭嘉兄弟,利用暑假回到雲林縣擔任音樂志工,歡迎有需要慈善演出的單位踴躍與他們連繫。
  • (中央社紐約26日路透電)由競標網站電子海灣(eBay)舉辦,與億萬投資家巴菲特共進午餐的最新慈善競標活動,今天截止,據eBay表示,已有得標者願付168 萬美元與巴菲特共享牛排大餐。
  • 華裔房地產專業協會6月29日於惠提爾市舉辦經典高爾夫球賽,部份活動收入慈善捐贈病理研究中心City of Hope。近百位各界高爾夫球高手同聚一堂,協會會長吳程遠表示,今天的比賽除顯示房地產專業人士及相關行業,仍有旺盛活力,也表達了華人在回饋主流社會的慈善活動上不落人後的精神。
  • 賈賈普爾縣(Jajpur)位於印度東部的奧里薩邦。在過去75年來,該縣一名男子一直在樹下義務教導兒童讀書和識字,而且風雨無阻、從未間斷。他致力於教學的熱情與精神感動了人們。
  • 印度比哈爾邦一名男子花費30年的時間,獨自以簡單的工具挖出一條3公里長的河渠,以便將水引進村裡的池塘,供村民和牲畜使用。此一利益眾人的事蹟與他不斷堅持的恆心與毅力,受到人們的高度讚揚。
  • 英國一名100歲的二次大戰老兵,上個月在生日前發起一項為醫護人員募款的活動,迄今募得4,000萬美元。此舉獲得英國民眾的廣大迴響,紛紛寄生日卡片向他祝賀,其中不乏名人雅士。他總共收到了超過15萬張卡片。
  • 在當前中共肺炎(武漢肺炎)疫情下,醫護人員顯得格外辛苦。他們不但要面對感染病毒的風險,而且必須長時間戴著口罩,這不光是會在臉上留下壓痕或瘀青,也會導致耳朵疼痛。為此,加拿大一名男童製作了一個小裝置,可以緩解他們耳朵疼痛的問題。他甚至還大量生產,並捐贈給各地的醫院使用。
  • 俄羅斯一名9歲男童以替人們的寵物作畫的方式,換取他們提供的物資來捐給動物收容所。他以行動證明,每個人都可以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為動物保育盡一份心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