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河評論第16集】

橫河:高考改民族說明什麼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7月7日訊】(希望之聲《橫河評論》節目)橫河:各位聽眾大家好,我是橫河。上個月是中國大陸高考分數逐步公布的一個月。在高考期間發生了一件事情,就是重慶高考文科的第一名何川洋,涉嫌在民族問題上造假。這個事情最早是在6月上旬的時候,有人舉報說重慶市的重點中學巴蜀中學,有多達二百多名學生涉嫌造假,以少數民族的身分得到加分。據報導,接到舉報以後,由重慶市的監察局牽頭,組織了當地的公安局、民族宗教委員會、教委還有招辦這些部門,組成了一個聯合調查組,針對這個舉報的問題進行調查。

在線收聽
下載收聽

結果據說查出來有多個學校,一共有31個人,確實有更改民族身分的問題。到了重慶高考分數公布以後,文科的第一名何川洋,當時很多記者去採訪他,才發現電話打不通也沒人接,也就是說他拒絕接受媒體採訪,當時猜測可能涉及到少數民族加分的造假。結果後來證實他是漢族,但是被改成了土家族,所以加分就被取消了。當時據說已經把民族由土家族改回了漢族。

何川洋是巫山縣官陽鎮人,他的父親是巫山縣的招生辦公室主任,叫何業大;他的母親是巫山縣縣委組織部副部長。這件事情後來發展到北大,就是他報考的第一志願是北大,據說他只報考了北大,北大取消他的錄取資格。他母親解釋說,這是他父母3年前犯下的錯誤,和這個孩子沒有關係,因為那時候何川洋才14歲。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是看到了其他的家庭也這樣做,所以他們是跟風,把孩子的戶籍轉到一個土家族的自治鄉,製造何川洋是土家族的假象。這件事情的最新進展是重慶市監察局所組織的聯合調查組,決定不公布31個更改民族身分的這些人的身分和名字,這個是廣大民眾要求非常激烈的。

除了何川洋以外,在這之前,重慶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的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湯平的女兒也經過了一個改變成土家族的變化,據他說是手下人好心辦了壞事,那現在已經把她改過來了,所以他認為沒有造成後果。至於她是不是在這31個人裡面,而且除了這兩個已經公布的以外還有哪些人,現在是大家非常關心的,但是也沒有公布。

這個問題我們現在看來,至少有一個是值得研究的,就是作為普通考生,他有沒有可能去任意更改戶籍上的內容?要知道中國大陸的戶籍制度,是全世界最嚴格的戶籍制度,它除了在各地有戶籍制度以外,它有一個大的資料庫,一共分成6大類,全國幾乎所有的人都包括在裡面,它這個紙檔案和電子檔案是要吻合的,不是說一般人就能夠造假的。在這麼嚴格的戶籍管理制度下,誰能夠改戶籍?

重慶市現在所知道的31個人裡面,大部分是出自巫山縣的,而巫山縣在出了事以後,有數十名家長到縣招辦局要求更改民族,而且是要求把加分取消掉。也就是說這些人原來是能夠自己去改民族的,現在只是說他們在短時間內,可能沒有能力在縣招辦一次全部更改,所以他們去要求了。也就是說這些人他不是一般考生的家長,他是有背景的,沒有背景不可能改動戶籍上面的民族身分。那麼這個事件要細究起來,它不是偶然發生的,就說在中國考生當中,用加分的方式弄虛作假,是一個相當普遍的現象。

我們不說以前的,同樣是今年,根據報導在浙江紹興一中,在2009年參加航海模型加分測試的19個考生當中,有13個考生的家長被公布出來都是當地的官員。 是哪些官員呢?一個副局長、一個是建設銀行的行長,有財政局的副局長、有市交通支隊的科長、有市教育局的科長、有紹興一中的黨委書記、有一中分校的黨委書記、有一中分校的副校長、有一個股份公司的董事、有一個汽運公司的副總、有一個實驗學校的校長,也就是絕大部分都是在當地有頭面的人物。這是今年被曝光出來的,沒有被曝光的,我們知道當然就更多了,還有曝光以後,沒有得到媒體重視的,只是在網絡上流傳的,也有很多。

大家知道就在不久前,還曝光了一個湖南邵東公安局政委的女兒王佳俊,冒名頂替一個同學羅彩霞,到貴州師範學院去上學,而且畢業分配了工作,一直到分配了工作,她都是用別人的名字。問題還不僅僅是王佳俊冒名頂替了羅彩霞上大學,而是當時兩個人都沒有達到貴州師範學院的錄取分數線,結果王佳俊頂了別人的名,還是貴州師範學院定向錄取的。所以這不是一個人的操作,也不是湖南邵東公安局政委在湖南邵東操作就能夠達到的。

而重慶市31個人更改了民族以後,為什麼不公布這31個人的名字?而且這31個人是通過什麼方法把戶籍改動的?這個都沒有交代。當然我們今天不去討論這些部分,我們現在要想討論的是,關於更改少數民族身分以獲得加分的這個事件意味著什麼?

在中國高考的加分政策,它名目非常繁多,我覺得大概分成這麼幾類:一類就是跟專業課程有關的,比如體育尖子;還有一種叫做「三模三電」,就是航模、車模、建模,一般人把它叫做「興趣」,就是個人興趣的,「三電」裡面還有無線電測向這類的。專業課程方面還包括藝術。

第二類是在政治方面的,比如說省級的「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優秀畢業生都可以加分。不過這個我倒是有點不理解,既然他是優秀畢業生,也就是說他的成績是非常好的,省一級的「三好」學生當中,其中有一個就是「學習好」。這些人本身就已經成績很好了,為什麼還要因為他的學習好,要給他再繼續加分,這點我就不明白了。一般都是因為他學習不太好,但是在其他方面有突出表現,才需要給他加分的。這點我到現在也沒弄明白。

還有一類是屬於政策性的,像少數民族要加分的這一點,它就是屬於政策性的,當然教育部的分類和我剛才所講的看上去有所不同。根據教育部的官員他們自己說,高考的加分,分成兩大類:一類是鼓勵性的,就像我剛才講的專業特長,體育尖子、「三好」學生,這些都是屬於鼓勵性的,就是給你獎勵。因為你這些方面表現好,所以我給你獎勵,給你加分。另一類是屬於照顧性的,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弱勢群體,這種弱勢群體包括少數民族。這種照顧性的和鼓勵性的,現在因為名目特別繁多,所以究竟對高考的平等性有什麼好處,這還是爭論非常大的問題。

大家知道為什麼要進行高考呢?就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因素參與的太多,所以就一刀切,用分數來做決定,後來就出現了一些加分的政策,所以加分政策在開始制定的時候,就是考慮到照顧那些在分數上沒有優勢的人。中國的高考制度不是從一開始,不是從現在才開始有優惠政策的,是在歷史上就有了。

在1950年的時候,因為中共奪取政權以後,有相當多的軍隊轉業,這時候就有一個對中共系統裡面的幹部和軍人的這種優惠。我認識很多人就是當年都是從軍隊裡面直接轉到重點院校去學習的。後來幾經變化,一直到1987年,教育部才在一個比較正式的關於高考的文件當中把它制度化了,制度化以後一直到現在。

但是它的問題就是制度化以後,它沒有形成一個有章可循的政策法規,它並沒有一個非常嚴格、非常細緻的規定,什麼樣的可以加多少?什麼樣的可以加多少?所以每年的招生文件當中,它可以加分的項目、可以加分的分值,總是在不停的變化。

有人就認為這實際上讓考生難以適從,因為人家不知道應該在哪個方面去努力,如果你有長期的政策,比如說體育尖子是長期以來鼓勵的,讓大家去參加體育活動,那麼考生就可以適應這一點。像在美國的話,大概它都有兩大項目,一個是體育的尖子,這些他們是適當的可以加的;另外是社會服務,就是為社區進行自願服務,參加社會活動這方面表現好的,那麼也可能可以加分。但它是一個長期的政策,所以在這方面他要去做一些社區服務,他要在體育方面去拔尖,那麼這是大家都知道的。

所以人們就認為不斷變化的政策,實際上是為教育的腐敗提供了一個很大的操作空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操作空間?因為87年就算它制度化開始,87年到 2007年也有22年的歷史了,這項政策在實施22年以後還不停的變動,實際上並不是說沒有辦法找出它應該怎麼做,而是故意留下一些操作的空間。

中共的很多政策,至少在改革開放開始以後,制定的很多經濟政策也好,政治政策也好,它實際上是有意的,有傾向性的,就是為特權階層留下一個腐敗的空間,讓他們可以在改革開放的過程當中,什麼住房改革、醫療改革、教育改革也好,它都是為一些有權力的階層留下了方便之門,讓他們可以在這個改革當中得大頭的好處,而其他的民眾可能就得到壞處,即使得好處也是少部分好處。我認為在高考的加分制度這方面,就是這麼一種現象,是它故意留下來的一個操作的空間,這樣的話,可以不停的讓權力集團、權勢集團、利益集團在裡面鑽空子,找到他們的利益所在。

對於高考加分,實際上是有不同的觀點的,在中國大陸有一部分人是非常反對,有一部分人是非常支持的。反對這方的觀點,主要是說加劇了教育的不公,那麼這點是肯定的。另外一個,高考加分它基本上是一個黑箱操作,缺乏透明性,沒有人能夠監督它,所以它就能夠被利益集團所利用,而且它也有不斷增加和失控的趨勢。

而支持這方的觀點是什麼呢?就是他認為高考制度已經很完善、很穩定了,而高考的加分制度,是對高考制度的一個重要的補充,也是對高考制度本身缺陷的一個彌補。什麼缺陷呢?就是說高考制度它主要看的是成績,有的人他特別能考試,而在其它方面很落後,加分制度就把那些在其它專業方面,文藝、體育方面或其它方面有特長的人,能夠彌補。

另外能夠讓優秀的人才,不至於陷入「一考定終生」,就是說可能平常考的也好而且他是全面發展的,結果一考的時候,恰好這次沒考好,就完了,那麼如果他在其他方面有很出色的表現的話,那麼可以在加分制裡面給他彌補。還有支持方所說的,一個很重要的理由是,美國和台灣這麼發達、這麼穩定的教育體系也有這種加分的制度。我認為至少最後這個說法是有點牽強附會的。

我們就看一下美國,其實美國對體育或社會服務像我剛才講的,都有這些鼓勵性的政策,也有照顧性的政策。這個照顧性的政策特別重大的是60年代民權運動以後,所帶來的一個《平權法案》(affirmative action)。這個平權法案特別針對少數民族主要指的是非洲裔的美國人就是黑人,和講西班牙語的中南美洲的這些移民,各個大學都制定了給他們的一定比例,在平權法案當中是有規定的。這些比例就讓這些成績不太好的人有機會能夠進入好的大學,醫學院、法學院這些他們不容易進去的學校。

這一部分是爭論比較大的,在美國也有爭論,特別是對平權法案,有很多地方提出來平權法案實際上是帶來新的不公平。當然我們得承認在60年代的時候,平權法案讓很多原來不可能進入大學的黑人進了大學,確實改變了一部分人的生活而且也改變美國整個的社會、政治、經濟結構,但是同時也帶來很多的問題。

這些問題在很多年當中爭論的也很厲害,包括在加州已經取消了平權法案,有不少州已經取消,也有不少州正在討論取消。其中我記得當時加州要求取消平權法案最積極的,就是一個早年在制定平權法案當中,非常活躍的一個黑人民權活動家,但是後來他又是反對平權法案最積極的。

不管怎麼說,我們今天不討論美國的平權法案,我們要講的是美國的這些爭論,他僅僅是在爭論這個政策本身的合理性。所以當大部分人認為這個政策不合理的以後,他這個州就可以表決取消平權法案,因為他帶來了新的不平等和新的歧視。所以他們爭取的是立法上的改變,因為只要立法上的改變了,他這個政策就改變了。

但是在中國,人們爭論的其實不僅僅是政策的合理性,我們講中國現在的問題並不是這一類的加分政策本身合不合理,而是:第一,政策制定的隨意性的問題。各個省、各個利益集團,從一開始就隨意制定對他們自己有利的而對絕大部分人是不公平的政策。比如說在加分的過程當中,各個省都可以自己制定他們的加分條件。有的地方對城市和鄉村自謀職業的退伍士兵就有區別對待,如果是城鎮的退伍士兵他們自謀職業了,他可以加分;但是如果說回到農村去的退伍士兵,他們自謀職業就不能加分。所以從一開始就有了政策的不公平性。

在制定政策方面,有越來越多的部門加進去,就成為這些利益集團把自己集團的利益引入到高等教育入門的這個事情上面來,一般人都想像不到涉及到什麼部門,哪些部門可以到教育部門裡面去要求在裡面加分:有科協、體育、外事…管外事的跟高考加分有什麼關係?還有民委、計劃生育、殘聯(殘疾人聯合會)、公安、民政、工會…連工會都可以在高考的條件裡面加分。

廈門大學有一個專門研究高考加分政策的一位博士,他就說最近這些年有很多行業或者部門,他們通過各種關係找到教育部門要求出台對他們有利的加分政策,這是指在制定政策當中,過多的利益集團捲進去,結果就把加分的政策變成了各個利益集團在教育這個領域當中分肥的一個手段。

第二個問題其實比第一個問題還要嚴重,就是在政策的執行過程當中,權力被過多的侵犯了。這個權力侵犯在其他國家有沒有?可能是有的,但是那些僅僅是一 些難以避免的偶然事件,而且一旦曝光出來就能夠得到很妥善的解決。但是在中國大陸,它毫無疑問的就是一個必然的現象,像這一次重慶被查出來公布了的,改變民族身分的就有31人,這改變的31個人他們就要佔據這個少數民族比如說土家族的31個名額。

而在整個重慶地區,土家族所佔的比例是非常非常少的,這個民族人口本來就少,高考的機會本來就少,結果還被一些在高考、在學習上沒有劣勢的基層幹部的子女佔據這些名額,所以他們佔據名額以後就剝奪了那些本來要通過民族優惠政策可以進大學接受教育的機會。

31個人不是少數,雖然說起來在中國每年那麼多萬,但是你要想到,這種侵犯別的少數民族利益的,去佔據他們的指標絕不僅僅是重慶,只是重慶這次被挖出來、被公布出來而已,而且31個就說明它不是一個個案,而是一種風氣。對於這些照顧性政策,如果這樣做就是劫貧濟富,高考的加分本身已經變成了權勢集團內部的個體利益最大化的工具。這只是說在高考當中加分的這一部分。

大家只注意到加分這一部分,可能沒有注意到在高考當中,除了這些鼓勵性的和照顧性的政策以外,其實還有懲罰性的政策。在高考當中有非常明顯的懲罰性政策,是政治上的歧視。我們知道從1999年到現在2009年,中國的高考當中,特別是對一些重點院校,或者是一些專業院校的高考當中,在「政審」這一欄當中是明確說明有很多人是屬於政審不合格的。其中就有本人曾經修煉過法輪功,直系親屬和親密的旁系親屬修煉法輪功的,就屬於政審不合格。所以除了利益集團的最大利益化以外,他還有對政治上 被歧視的團體和個人的這種懲罰性的條件,這其實是違背了整個教育體系的最基本宗旨,就是公平教育的宗旨。

中國古代王朝不管你是貴族或者有多少權勢,在受教育上、在科舉考試上,窮人和富人是平等的,窮人有同樣的機會,只要能通過科舉考試的話,你就有可能進入上層社會。至少比現在高等教育的這種鼓勵性的優惠政策和政治上的懲罰性的歧視政策,相比較而言,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或教育制度要更公平更合理,更不要說和現代的整個教育體系相比了。

在高考這個問題上的腐敗,是權力徹底全面腐敗的一個標誌,因為這是一個基層官場上的常規。在高層他們不需要搞這一套,像2001年曾經被披露過一個交大官員打招呼的名冊,當時被披露的一個花名冊叫做「機動指標使用材料」,是上海的交大學生從交大的「新語絲網」裡面挖出來的。當時這個材料裡面分為「校領導接收」、「中學校長推薦」、「2001年上海生源120%以內討論材料」、「2001年外地生源機動指標討論材料」和「2001年錄取中需保證專業情況及處理結果匯總」等六項,每一項又有考生的名字、生源、分數、學校加分因素、專業情況、委託人…特別有哪些人委託的,然後準備怎麼解決(擬解決意見)。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委託人」這一欄出現的人物,大部分都是非常有來頭的,比今年我們所看到的高考當中,要用佔據少數民族指標的這些官員的來頭要大得多。當時經過核對以後發現,上海生源的考生列在這個名單裡面的有82個人,其中有61個人被交大錄取,那麼錄取的當中有11個人的考分低於交大那年的理工科的投檔控制線。這裡講的是高層,他們基本上不用這一套,需要用改變考生的民族來佔優勢的這些人,實際上是屬於比較低的基層官員。

重慶這個考生的母親說,她是在3年前看到其他的家庭這樣做,他們跟風這樣做,把他的戶口改成土家族的,也就是說在他們的圈子裡面,這種做法是非常普遍的,而且不瞞人的。紀檢部門一定要到今天才接到舉報,要麼就是紀檢部門失職,因為這種做法既然在官場上已經是成為常規,可以互相交流經驗,那已經不是一個罕見的現象,不是一個人偷偷摸摸做的。像浙江紹興航模加分的官員就有一大批。

我認為這是一種不同層次的利益分享,高層(官員)的子女不需要用這種方式,他們可以送到國外去,他們可以送到重點院校去學習,他們可以在其他的大頭上去分享他們的利益。而現在由於官員的層次之多,每個官員他們所能得到的利益並不是一樣的,小官員就要得到小官員的利益,小官員實在沒有辦法得到利益的話,他們就要和普通民眾去搶奪這個利益,那麼在高考上就顯得非常突出。

他們也許沒有更多的利益可以拿到,那麼只能用這種更換民族的方式來取得加分,但是顯然他們擠掉了別人本來應該通過這種方式來得到照顧的這些指標。這樣說來,民眾利益所受到侵犯,幾乎是在所有的領域,只要可能的領域都會被得到侵犯。

這就是為什麼有這麼多部門要介入到高考加分的政策制定當中去,也就是為什麼高考優惠政策具有如此大的隨意性,所以它是從政策上、從具體的做法上,為這些利益集團能夠獲取最大利益開了方便之門。好,今天就跟大家討論到這裡,謝謝大家!

(據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橫河評論》節目錄音整理)(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橫河:從北京律師在重慶被毆看中共司法濫權
橫河:從飆車案和鄧玉嬌案看網絡民意
橫河:為何中共不可能借鄧案收買人心
橫河:六四對當今中國的影響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