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各大市場指數型基金與ETF概述

財經部落格主的指數化投資法(6)

綠角

人氣 5
標籤:

1. 寶來台灣卓越50ETF概述(代號0050)

寶來台灣卓越50是支ETF,成立於民國92年6月25日,追蹤的是「臺灣證券交易所臺灣50指數」。該指數由台灣證券交易所與富時公司合作編製。為台灣證券市場上50家市值最大的公司所組成。成份股與個別比例可參考台灣證券交易所網頁:

http://www.tse.com.tw/ch/trading/indices/twco/tai50i.php

該ETF基本資料如下表:

在整體費用方面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ETF內扣的費用不是只有經理費和保管費而已,還有許多其它的項目。譬如取材自公開說明書的下表即列出ETF在整個96年度的內扣開銷:

我們從上表中可以看到經理費和保管費是最大的開銷,但仍有其它支出。整體支出占了總資產的0.5%。

假如投資人以為ETF內扣費用只有經理費加保管費的0.355%,那便會低估ETF的成本。而成本對於指數化投資是相當重要的考量(其實不管是任何投資方式,成本都應是重要考量之一)。
寶來台灣50近年績效如下:

指數型基金和ETF的績效評估重點在於它們是否能準確的貼近指數,給予投資人接近市場的報酬。

在決定與指數型基金和ETF比較的指數時,要選擇合宜的指數。

台灣50 ETF追蹤台灣50指數,所以使用台灣50指數來進行比較應該是合理的吧?答案卻是否定的,為什麼呢?

因為台灣50ETF的報酬中有計入配息。但台灣50指數(TW50 Index Value)是不計入配息收益的指數。因此真正適合與台灣50ETF進行比較的,是加計配息的台灣50報酬指數(TW50 Total Return)。

在表中,我們可以看到台灣50 ETF的表現還不錯。特別是2005年ETF有0.43%的內扣費用,ETF報酬卻能只輸給指數0.19%,這表示追蹤技巧執行得很好。

接下來我們比較一下近年來台灣50 ETF與一般股票型基金的平均表現,請參考下表:

我們可以看到在2004、2006、2007、2008這四年中,台灣50都如預期般贏過一般基金平均。但2005年卻有問題,而且是個很大的問題。
在這一年,台股基金平均績效是34.69%,台灣50卻只有10.53%,遠遠落後百分之二十幾,這是怎麼回事?

這個現象其實可以讓我們更加瞭解指數化投資工具的特性。2005年指數化投資工具之所以落後一般台股基金平均是因為鄧式法則(Dunn’s law)運作的結果。

觀察美國最早推出的Vanguard標普500指數型基金的歷年績效會發現,和同類的美國大型股主動型基金相比,指數型基金無法每年維持中位以上的排名。

為什麼?因為主動型基金「不純」。所謂大型股基金裡,常會混雜一些中小型股。假如在某年的市場表現裡,中小型股明顯勝過大型股,那麼持有一些中小型股的大型股基金的平均表現將會勝過非常純粹持有大型股的指數化投資工具。

同樣的道理,假如在某年的市場表現裡,大型股遠遠勝過中小型股,那麼混有中小型類股的大型股基金表現將會被拖累。完全追蹤大型股的指數化投資工具此時將遠遠勝過多數的大型股基金。

在大型股表現勝過中小型股時,追蹤大型股的指數化投資工具將勝過一半以上的大型股主動型基金。在大型股表現遜於中小型股時,追蹤大型股的指數化投資工具將輸給大型股主動型基金的平均表現。

這就是鄧式法則的表現。這個現象最早是由史帝芬.鄧(Steven Dunn)發現並解釋,因此以他的姓氏命名。

這些拿來與指數化投資工具比較的主動型基金只是整體市場參與者的部分取樣。假如這些主動型基金的投資組合與市場整體相比,較為偏重某類型的股票,那麼另一端,必然有些市場參與者的投資組合,與市場整體相比,較少持有某類股票。

當主動型基金藉由多持有某類剛好引領市場風潮的股票,來為主動型基金帶來較高的報酬時,另一端必然有市場參與者因為較少持有這些熱門股票,而取得低於市場的報酬。

指數型基金必然贏過一半的市場參與者,這是可以確定的事。但這些我們取樣觀察的主動參與者可能會有與市場不同的投資組合。

因此當市場剛好吹起有利於這種組合的順風時,我們就會看到這些主動參與者的領先。但指數化投資人不必為此擔心,因為指數化投資的架構使得結果贏過一半的市場參與者是數學上的必然。僅管這一半有時候不是那麼明顯。

2005年正是這麼一個年度。在這一年,加權股價報酬指數的報酬是10.94%。而同年中小型類股和電子股表現非常強勁,中小型股基金平均報酬是52.49%,科技類基金獲利46.63 %,都遠遠勝過大盤平均。

而有點偏重中小型股和科技類股正是一般台股基金的共同特色。所以在這一年,我們便看到鄧式法則的加強運作。一般基金在中小型類股和科技類股的雙重順風吹拂下,跑出了超越大型股指數化投資工具,也就是台灣50的成績。

但整體台股參與者在這個全年報酬10.94%的市場,難道拿的都是+30%、+40%和+50%的報酬嗎?其實你心裡很清楚的知道,台灣50 ETF在這一年得到10.53%的報酬又再次讓你打敗一半的台股參與者。只是這一半大多不是台股基金而已。

瞭解鄧式法則將讓你更能安心面對,當指數化投資工具與主動型基金相比,有時不是那麼剛好勝過一半以上的成績。

台灣50 ETF最近四年的每股配息狀況如下表:

總結來說,寶來台灣50可以相當稱職地追蹤指數報酬。以一個第一次發行ETF的公司來說,能做到這樣的成績已經值得喝采。

台灣50 ETF所追蹤的50支股票即占整體台股總市值的70%,能有效反應整體大盤表現,而且交易量大、流動性佳,可以做為台股指數化投資的優先考量工具。@待續…

摘 自 《股海勝經--No.1財經部落格主的指數化投資法》 如何出版社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獲利投資的4大關鍵與14個關卡(6)
獲利投資的4大關鍵與14個關卡(7)
獲利投資的4大關鍵與14個關卡(8)
獲利投資的4大關鍵與14個關卡(9)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