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政策之「數量政策」

有效管理財富,通膨安啦!(4)

存款準備金利率/公開市場買賣公債

王國強

標籤:

各國「中央銀行」透過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以及從公開市場上購買債券,藉以影響國家貨幣的供給,進而達到既定的金融政策的目標。
………………………………………………………

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操作

金融政策中的另一項手法就是數量政策,即是直接調控貨幣供給。其中的一種就是法定存款準備金率(=規定存款準備金率)。省市金融機構為了應付擠兌等特殊情況,存款金額不能全部用於貸款之中,必須保有一定比例的預備資金(這種保有資金,多半是以存款的形式存在「中央銀行」)。而這個資金保有比例就是法定存款準備金率。

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省市金融機構的法定存款準備金占存款比例上升,如此一來,作為貸款的資金量就會減少,降低貨幣供給量的目標也就達成了。

公開市場買賣公債

公開市場買賣公債也是一種數量政策。公開市場買賣是「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買進(=購入交易)或賣出(=賣出操作)其持有的債券及票據。

舉例來說,「中央銀行」進行1億元的賣出操作。「中央銀行」透過賣出公債,吸取市場中(具體來說就是省市銀行)的流動現金,這樣一來貨幣供給就減少了1億元。

但影響卻不止這一點。

「中央銀行」透過賣出操作,減少了省市銀行等的持有現金。假設銀行的保有現金減少到只剩下法定准備金的話,那麼就可視為法定准備金不充足。銀行就不得不減少貸款。換句話說,貨幣供給的最大範圍減少量,就是以法定准備金減少的乘數倍(意即信用乘數,相關內容將於下一章節詳加說明)。

「中央銀行」從市場購買債券等時,購入交易將會增加貨幣供給,其所造成的影響將與賣出操作的影響,完全相反。

何謂「信用創造」

銀行存款的倍數擴張

銀行保留一部份存款作為法定存款準備金,並且存入「中央銀行」裡,剩餘資金則用於貸款中。而大部份的貸款金額又會作為存款,回流到銀行裡。銀行再以這部份存款作為貸款,再次地向企業融資──重複以上的過程,創造出新的存款貨幣,而就是信用創造,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倒數,就是信用乘數。
………………………………………………………

信用創造與信用乘數

銀行按照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保留一部份存款作為法定存款準備金存入「中央銀行」,剩餘資金則用於貸款中。而貸款的大部份又會作為存款回流到銀行裡頭。銀行再以這部份存款作為貸款而向企業進行融資,重複以上的過程創造出新的存款貨幣(即貨幣供給增加了),就是所謂的信用創造。

假設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是10%,現金增加了10億元。這筆錢如果被存入某家銀行,即該銀行的存款增加了10億元,那麼銀行就必須按照10×0.1=1億元的模式,來向「中央銀行」繳納「法定存款準備金」,剩餘的資金再用以作為銀行的借貸資金使用。

借出去的錢又會被存入某銀行的帳戶中。這時接收存款的銀行,就必須以×0.1=0.9億元的比例存入「中央銀行」,剩下的8.1 億元再作為貸款資金留用。不斷反覆這樣的過程,各家銀行帳戶中增加的存款金額,按照無限等比數列求和,即可得出:
10+9+8.1+……= =100(億元)

也就是說,當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是10%,同時現金通貨增加了10 億元,則存款通貨就按照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倒數倍增加。按照以上的數值計算,就是以10倍增加到100億元,這就是信用創造。這時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倒數(這個例子中就是0.1的倒數=10)就是信用乘數──法定存款準備金率越小,信用乘數就越大。

前面曾經講過,公開市場買賣中現金增減的最大變動範圍,就是按照信用乘數得到的貨幣供給量的變動範圍而來。@待續…

摘 自 《圖解通膨-快樂生活經濟學》 寶鼎出版社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國大量財富過度集中 激化社會矛盾
中國9成億萬富翁為高幹子女
危機就是機會,問題就是財富(5)
危機就是機會,問題就是財富(6)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